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给岀的实物图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全实验电路
(2)接好电路,合上开关瞬间,电流表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
(3)电路稳定后,电流表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
(4)根据以上实验可得: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
在“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的实验中,测电流表G 的内阻时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电流表(量程lmA ,内阻约几十欧)
B.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 ——100 )
C.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k)
D.电阻箱(0——999.9)
E.电阻箱(0——9999)
F.电源(电动势2V ,有内阻)
G.电源(电动势9V ,有内阻)
H.开关.导线
① 若采用如图所示电路测定电流表G的内阻,并要求有较高的精确度,以上器材中,应选用,
应选用 ,电源应选用
(用器材前的英文字母表示)。
② 实验要进行的步骤有:
A .合上开关S1
B .合上开关S2
C .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
D .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满偏
E .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一半处
F .记下R2的阻值并.断开S1
G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电路
以上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用步骤前的英文字母表示)。
③ 若在步骤F中读得的阻值是50
,则电流表内阻
=
,若要将该电流表改装成量程是3V 的电压表,则应联一个阻值是
的电阻。表的刻度盘上原0. 6mA 处应改写成 V。
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在悬点
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
,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
能轻易被烧断.
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
,悬点到木板的距离
.
①电热丝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
②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点,
,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 .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球落点与
点的水平距离
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象.则当
时,
为 m;若悬线长L=1.0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
为m.
(1)如图所示,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cm。
(2)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有
A.干电池两节,每节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内阻未知 |
B.直流电压表V1、V2,内阻很大 |
C.直流电流表A,内阻可忽略不计 |
D.定值电阻R0,阻值未知,但不小于5Ω |
E.滑动变阻器
F.导线和开关
①在虚线框中作出对应电路图
②某同学利用该电路完成实验时,由于某根导线发生断路故障,因此只记录了一个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U/V |
2.62 |
2.48 |
2.34 |
2.20 |
2.06 |
1.92 |
I/A |
0.08 |
0.12 |
0.19 |
0.20 |
0.24 |
0.28 |
试利用表格中的数据作出U—I图,由图象可知,该同学测得两节干电池总的电动势值为
V,总内阻为_____Ω。由于计算得到的数据可以判断能够正确示数的电压表应为表(选填“V1”或“V2”)
(Ⅰ)如图,金属棒ab置于水平放置的U形光滑导轨上,在ef右侧存在有界匀强磁场B,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在ef左侧的无磁场区域cdef内有一半径很小的金属圆环L,圆环与导轨在同一平面内。当金属棒a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磁场左边界ef处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后,圆环L有__________(填收缩、扩张)趋势,圆环内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_____________(填顺时针、逆时针)。
(Ⅱ)如图,图1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关系曲线图。
(1)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图1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在图2和图3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图;简要说明理由:。(电源电动势为9V,内阻不计,滑线变阻器的阻值为0—100Ω)。
(2)在图4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电流表读数为70mA,定值电阻R1=250Ω。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V;电阻R2的阻值为 Ω。
图示为研究小球做平抛时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其背景是边长为5 cm的小方格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图可知:
(1)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经历的时间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从B点运动到C点经历的时间。
(2) 照相机的闪光频率为 Hz。
(3) 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