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稅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实际上惟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惟有法国革命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由于法国革命具有这种特殊的经典性,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贡献自然也非同一般。事实上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块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当法国大革命开始之时,此前的15年中已经发生了很多动荡,他们动摇了美洲和欧洲的社会秩序。其中最重要的风暴发生在北美,那里的英国移民反叛伦敦,并在1776年宣布独立。在欧洲,1770——1780年间的骚动呈现出两种面目,这与欧洲大陆两部分之间既存的反差有关:在它的“东方部分”,社会主要由被奴役的农民构成,而其西方部分则更为发达、更为自由。……(19世纪初)法兰西共和国已经死亡,而在整个旧大陆,这个共和国的继承者和旧制度力量之间产生了对抗,前者就是拿破仑体制,它捍卫了共和国统一化和理想化的建设成果,但放弃了政治和宗教方面再生的抱负;而后者在法国军队尚未渗入的地方看起来仍然是安然无恙。从逻辑上说,法国大革命的身影掩盖了它此前或随后的各次运动。但这些运动同样在现代世界的诞生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雅克·索雷《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评述材料中关于法国大革命对民主制度发展的影响的论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中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王贤仙《近代中西方文化启蒙之浅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并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了“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海防是指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海洋权益,在沿海地区和海疆进行防卫和管理活动的统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罗马舰队、威尼斯舰队等强大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古代中国虽有漫长的海岸线,陆权主义却极其浓厚,海军和海权意识很难在中国萌发出来。——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摘自《清史稿》
材料四国际在线报道:自从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2012年9月25号正式交接入列以来,全舰官兵按计划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截至目前,全舰已经完成上百个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日前,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歼-15型喷气式战斗机也顺利完成了起降飞行训练,引起国际社会的广为关注。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古代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爵滋所揭示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中国新式海军惨败于日本的根本原因。指出签订的条约名称和割占的中国领土。
(4)分析材料四,中国在航母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
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