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铜陵市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展开了以“幸福铜陵 跨越发展”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身体验铜陵的发展与幸福。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 铜陵循环经济城市品牌效应不断扩大。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特征是“以打造循环产业链为核心、构建区域大中小循环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结合铜陵产业发展的实际,铜陵市政府编制了《铜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引领,避免了盲目承接、低水平承接。在战略步骤上,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五年新跨越”的发展构想。
材料二 铜陵市立足独特的铜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掘传承民俗文化,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坐落在铜陵天井小镇的“安徽民俗村”是一个融江南民俗文化、青铜文化、徽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园区,旨在保护民俗、展示非遗、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成为全省推动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播的又一个重要平台。
材料三: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铜陵实现转型跨越的突破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铜陵市的目标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实现有质量和有效益的增长,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铜陵市保护、发展民俗文化的意义。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实现材料三中的目标向铜陵市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建国以来,根据我国民族状况和特点,全国依法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先后制定了若干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人大代表。
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宁夏等地,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以及人才的互相流动,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西藏每年都举行群众节庆集会,庆祝藏历新年、雪顿节等大量的传统节日以及许多寺庙的宗教节。有关宗教的文物、古迹、寺庙都得到了妥善保护和修缮。
(1)请运用我国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于改革的探索路径,一般来说首先选择一定地区或改革领域开展试点,在对试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成功经验和做法再行推广。在农村改革方面,上世纪70年代末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村民自发地搞起了“包产到户”。党中央在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将自发状态的包产到户加以总结提高,逐步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推动了全国农村改革。
(1)请写出改革过程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自发而为”到“制度确立”的过程给你怎样的哲学启示?
在迎接世博会的日子里,上海某中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该校高二(1)班同学就某社区存在的乱倒垃圾、公共设施遭到损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
(1)该班学生向有关部门反映上述现象并发表观点,这属于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哪一种行为方式?
(2)写出学生能够反映以求得问题解决的三条渠道,并简要说明理由。
从2010年4月1日起,上海市政府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等一系列调整有关民生保障待遇标准的政策。月最低工资标准从960元调整为1120元,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费,中班、夜班、高温、低温、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等,均不作为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部分。调整后的失业保险金标准最高为每月660元,最低为每月460元。
(1)失业保险金标准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哪一项内容?
(2)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简要回答:制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王先生在某企业中工作,由于企业业务量大,经常加班,企业单位却没有按照规定发给其应得的加班工资。请选择一种维权方式,帮助王先生设计解决此事的简要方案。
举办一次成功的世博会,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扩大国家正面形象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和国际事务的能力,有着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1)图为上海世博会会徽,它表达了什么理念?
(2)2009年以来我国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试举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