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铜陵市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展开了以“幸福铜陵 跨越发展”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身体验铜陵的发展与幸福。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 铜陵循环经济城市品牌效应不断扩大。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特征是“以打造循环产业链为核心、构建区域大中小循环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结合铜陵产业发展的实际,铜陵市政府编制了《铜陵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规划》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引领,避免了盲目承接、低水平承接。在战略步骤上,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五年新跨越”的发展构想。
材料二 铜陵市立足独特的铜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掘传承民俗文化,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坐落在铜陵天井小镇的“安徽民俗村”是一个融江南民俗文化、青铜文化、徽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园区,旨在保护民俗、展示非遗、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成为全省推动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播的又一个重要平台。
材料三: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铜陵实现转型跨越的突破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铜陵市的目标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实现有质量和有效益的增长,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铜陵市保护、发展民俗文化的意义。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实现材料三中的目标向铜陵市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金融危机催生了网络创业潮,国内某网站每月新开店铺近20万家。由北京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颁布了《北京市失业人员从事微利项目小客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网店”等销售形式被首次明确纳入申贷贴息项目,由市财政支付全部贷款利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北京市是怎样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6分)
2010年春节前后,王老师搬家到离学校5公里左右的教育小区,上下班很不方便。为此王老师想买一种交通工具——摩托车或电动车。注: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后,汽油价格为6元/升,目前电价在0.5元左右。据估算百公里摩托 车耗油约2.8升,电动车耗电约6度。
(1)上述事例中,哪两种商品是互为替代品?哪两种商品是互补品?为什么?
(2)请你给王老师出出主意,看哪种更实惠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从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8分)
(2)我们怎样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0分)
为积极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出的“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号召,近年来,各高校广泛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们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有人认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只能依靠社会实践。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