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广东省公布的《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框架(征集意见稿)》中的客观指标: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幸福 广东 评价 指标 |
就业 和 收入 |
教育 和 文化 |
医疗 卫生 和 健康 |
社会 保障 |
消费 和 住房 |
公用 设施 |
社会 安全 |
社会 服务 |
权益 保障 |
人居 环境 |
权重 (%) |
14 |
10 |
10 |
12 |
12 |
7 |
10 |
7 |
8 |
10 |
材料二 2012年1月份起,广东省启动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框架。为增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民主性,使指标体系更加贴近群众,反映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经省政府同意,从2011年3月31日开始面向社会公众征求对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框架的意见。指标体系将根据社会公众意见修改完善,经进一步论证后公布实施。
(1)要实现材料一中的客观指标,你认为广东省财政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经济措施?(6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在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中,哪一项权重最大?要实现这项指标,你有哪些好的建议?(9分)
2012年7月4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京召开群体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进展,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一:雷锋同志生活的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初期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层层封锁,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较差。雷锋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把爱祖国、爱人民之情上升到理性的、科学的高度,以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之心看待形势,指导行动。他总是考虑如何回报祖国和人民,而从来不停留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索取上。这岂不就是我们今天提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每个地方、每个岗位上都敬业奉献、锐意进取,让自己的生命处处发光。在岗位之外,他也时时处处坚持“从小处动手,从大处着眼”的行动原则,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雷锋出差几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忠诚地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这岂不是时代精神?
(1)结合材料,谈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2)雷锋的思想和行动对今天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启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全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扩大文化消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全会决议的依据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1994年以来,全国18个省市和17个中央企业对口支援西藏经济建设,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00亿元,高于全国年均增长水平。请回答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材料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哪些知识?(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