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 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文中所称的“骚与史”是指哪两部著作?
这段文字批驳了“不学无识者流”的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陈书》目录序曾巩
《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
始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之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书,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将死,属思廉以继其业。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馀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贞观三年,遂诏论撰于秘书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
观察等之为此书,历三世,传父子,更数十岁而后乃成,盖其难如此。然及其既成,与宋、魏、梁、齐等书,世亦传之者少,故学者于其行事之迹,亦罕得而详也。而其书亦以罕传,则自秘府所藏,往往脱误。嘉佑六年八月,始诏校雠,使可镂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陈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诏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使悉上之。”先皇帝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至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传之学者。其疑者亦不敢损益,特各书疏于篇末。其书旧无目,列传名氏多阙谬,因别为目录一篇,使览者得详焉。
夫陈之为陈,盖偷为一切之计,非有先王经纪礼义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后世。然而兼权尚计,明于任使,恭俭爱人,则其始之所以兴;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至于有所因造,以为号令威刑职官州郡之制,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皆学者之所不可不考也。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而况于坏乱之中,苍皇之际,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亦不绝于其间。若此人者,可谓笃于善焉。盖古人之所思见而不可得,《风雨》之诗所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见于天下哉!则陈之史,其可废乎?
盖此书成之既难,其后又久不显。及宋兴已百年,古文遗事,靡不毕讲,而始得盛行于天下,列于学者,其传之之难又如此,岂非遭遇固自有时也哉!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史事放逸,乃诏撰次次序、顺序 |
B.可章示后世文章 |
C.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事物之一头或一方面 |
D.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时间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观察等之为此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而其书亦以罕传不赂者以赂者丧 |
C.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吾妻之美我者 |
D.则陈之史,其可废乎?其孰能讥之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书》撰写过程异常艰难,历经几十年时间,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最终得以完成。 |
B.曾巩等校正者态度严谨,收集多方资料进行比照,对原文存疑之处也会加上注疏。 |
C.曾巩认为,《陈书》中记录的历史可以帮助求学者了解朝代兴亡的缘由,考证当时的制度,也可以使当时君子的事迹流传后世。 |
D.曾巩认为,《陈书》一直到宋朝才开始广泛流传,并非是内容不佳,而是因为时运不济。 |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B.与风水相吞吐。 |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D.恐年岁之不吾与。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姚仲孙字茂宗,本曹南著姓,曾祖仁嗣,陈州商水令,因家焉。仲孙早孤,事母孝。擢进士第,补许州司理参军。民妇马氏夫被杀,指里胥尝有求而其夫不应,以为里胥杀之,官捕系,辞服。仲孙疑其枉,知州王嗣宗怒曰:“若敢以身任之耶?”仲孙日:“幸毋遽决,冀得徐辨。”后两月,果得杀人者。徙资州推官。转运使檄仲孙诣富顺监按疑狱,全活数十人。资州更二守,皆惛老,事多决于仲孙。改知建昌县。初,建昌运茶抵南康,或露积于道,间为霖潦所败,主吏至破产不能偿。仲孙为券,吏民输山木,即高阜为仓,邑人利之。徙通判彭州。尝以天下久无事,不可以弛兵备,因上前世御戎料敌之策,名《防边龟鉴》。徙通判滁州。岁旱饥,有诏发官粟以赈民,而主吏不时给。仲孙既至州,立劾主吏,夜索丁籍尽给之。召为右司谏。阎文应求为都知,仲孙数其罪,白上曰:“方帝斋宿太庙,而文应叱医官,声闻行在。郭皇后暴薨,中外莫不疑文应置毒者。”出文应为泰州兵马钤辖,又称疾留,复论奏,乃亟去。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时谏议大夫十二员,仲孙日:“谏议大夫盖朝廷之选,不宜以岁月序进。请艰其选,以处材望之臣。”先是,诸路复提点刑狱,还朝多擢为省府官。仲孙请第其课为三等升黜之,即诏仲孙司考课之法。进河北都转运使。大修城垒兵备,仁宗赐诏褒之。权知澶州,河坏明公埽[注],绝浮桥,伸孙亲总役堤上,埽一夕复完。权知魏州,夜领禁兵塞金堤决河。是岁,澶、魏虽大水,民不及患。进礼部郎中,徙陕西都转运使,未行,权三司使事。属西北备边,募兵益屯及赏赐、聘问之费,不可胜计。仲孙悉心经度,虽病,未尝辄废事。坐小吏诈为文符,出知蔡州。因母忧丧一目,卒。(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注]埽(sào):用树枝、秫秸、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的圆柱形东西筑成的临时性堤坝或护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孙早孤,事母孝孤:幼年丧父。 |
B.若敢以身任之耶若:如果。 |
C.幸毋遽决,冀得徐辨幸:希望。 |
D.吏民输山木,即高阜为仓即:就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姚仲孙“直言敢谏”和“施政利民”的一组是
A.仲孙日:“幸毋遽决,冀得徐辨。”转运使檄仲孙诣富顺监按疑狱,全活数十人。 |
B.因上前世御戎料敌之策,名《防边龟鉴》。夜领禁兵塞金堤决河。 |
C.仲孙曰:“谏议大夫盖朝廷之选,不宜以岁月序进。……”仲孙为券,吏民输山木,即高阜为仓。 |
D.阎文应求为都知,仲孙数其罪,白上。仲孙悉心经度,虽病,未尝辄废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仲孙任许州司理参军时,建议知州慎重处理民妇马氏丈夫被杀案,使被马氏指控而遭官府抓捕关押的乡吏冤情得以洗清;调任资州推官时,被派往富顺监审理疑难案件,保全了数十人的性命。 |
B.姚仲孙任建昌知县时,让吏民从山上运来木料修建仓库,解决了储放茶叶的问题;任彭州通判时,弹劾不马上执行诏令拨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的主管官吏,连夜按户口簿把粮食全都分发给百姓。 |
C.姚仲孙任右司谏时,弹劾要求担任都知一职的阎文应,使他被贬出京;以尚书户部员外郎的身份兼任侍御史时,建议朝廷严格掌握选任的标准,让有才能声望的大臣来担任谏议大夫。 |
D.姚仲孙代理澶州知州时,黄河在明公埽决口,姚仲孙亲自上堤指挥修复;代理魏州知州时,曾在夜间带领禁军在金堤一带堵塞决口的黄河。故两地百姓未因当年发大水而受损失。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建昌运茶抵南康,或露积于道,间为霖潦所败,主吏至破产不能偿。
(2)仲孙请第其课为三等升黜之,即诏仲孙司考课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秋,七月,辛卯朔,以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行逢既兼总湖、湘,乃矫前人之弊,留心民事,悉除马氏横赋,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朗州民夷杂居,刘言、王逵旧将多骄横,行逢壹以法治之,无所宽假,众怨怼且惧。有大将与其党十余人谋作乱,行逢知之,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数曰:“吾恶衣粝食,充实府库,正为汝曹,何负而反!今日之会,与汝诀也!”立挝杀之,座上股栗。行逢曰:“诸君无罪,皆宜自安。”乐饮而罢。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凛然。然性猜忍,常散遣人密诇[注]诸州事,其之邵州者,无事可复命,但言刺史刘光委多宴饮。行逢曰:“光委数聚饮,欲谋我邪!”即召还,杀之。亲卫指挥使、衡州刺史张文表恐获罪,求归治所,行逢许之。文表岁时馈献甚厚,及谨事左右,由是得免。行逢妻郧国夫人邓氏,陋而刚决,善治生,尝谏行逢用法太严,人无亲附者。行逢怒曰:“汝妇人何知!”邓氏不悦,因请之村墅视田园,遂不复归府舍。行逢屡遣人迎之,不至;一旦,自帅僮仆来输税,行逢就见之,曰:“吾为节度使,夫人何自苦如此!”邓氏曰:“税,官物也。公为节度使,不先输税,何以帅下!且独不记为里正代人输税以免楚挞时邪?”行逢欲与之归,不可,曰:“公诛杀太过,常恐一旦有变,村野易为逃匿耳。”行逢惭怒,其僚属曰:“夫人言直,公宜纳之。”行逢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则亲戚之恩绝矣。与之耕牛、农具而遣之。行逢少时尝坐事黥,隶辰州铜阬,或说行逢:“公面有文,恐为朝廷使者所嗤,请以药灭之。”行逢曰:“吾闻汉有黥布,不害为英雄,吾何耻焉!”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三》)
[注]诇(xiònɡ)刺探,侦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矫前人之弊矫:纠正,匡正。 |
B.行逢壹以法治之壹:一概,全都。 |
C.吾今私汝则可矣私:偏袒,偏爱。 |
D.吾闻汉有黥布,不害为英雄害:损害,伤害。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周行逢“以法治政”和“善发隐伏”的一组是( )
A.尝谏行逢用法太严,人无亲附者文表岁时馈献甚厚,及谨事左右 |
B.今日之会,与汝诀也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 |
C.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无事可复命,但言刺史刘光委多宴饮 |
D.即召还,杀之行逢知之,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行逢为官关心民生,废除苛捐杂税,任用廉吏,严于执法,吓得贪官污吏和为害乡里的刁民都逃离了此地。 |
B.周行逢为官坚持原则,不任人唯亲,拒绝了女婿做官的请求;同时他又讲究亲戚情意,资助了女婿不少财物。 |
C.周行逢不避旧耻,勇于改过,对于年轻时犯罪留在脸上的印记,他并不怕遭人嗤笑,还以黥布为例,说明面带黥刑印记的人,同样可以成为英雄。 |
D.周行逢身上也有不少缺点,他多疑残忍,用法过严,使得人人畏惧,连妻子都惧怕一旦发生变故,身遭祸害,因而借故逃到乡间居住。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陋而刚决,善治生,尝谏行逢用法太严,人无亲附者。
(2)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则亲戚之恩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