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完全地拥有这些巨大的殖民地,而且还控制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中国、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就是例证。它们名义上都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却经常遭到掠夺、蒙受耻辱、受到强国以直接和间接的种种方式进行的控制。
不应该得出结论,说新帝国主义(指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作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实际上,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中国近代史评价材料中关于殖民扩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 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指出:没有现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
——现代文明。
材料三 当代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勋爵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国王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其顺乎自然的发展已经持续了这许多年,产生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
(1)阅读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对国王权力的认识,并说明其与近代英国君主权力的本质区别。
(2)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现代化的角度说明近代英国的贡献。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等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先进人士在19世纪上半期有何理论探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其主要成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生产力里边当然包括科学在内”,开始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归为全部历史的基础。马克思是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后,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思想。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他要求广大干部都要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否则“就不算是一个最好的革命者”。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但亦有部分学者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科技的进步要依赖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每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在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中,思想解放运动在资本主义不同的发展时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内驱力,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极为明显。
请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评材料中关于社会进步原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维新派薛福成在其日记中写道:“唐虞(指尧、舜)以前,皆民主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主矣。若夫夏商周之世,……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犹行于其间,其犹今之英(英国)、义(意大利)诸国君民共主政乎?……所以三代之隆,几及三千年之久,为旷古所未有也。”
材料二英法革命以还,惟民主义已为政治之原则。美法等共和国家无论矣,即君主国,若英吉利,若比利时,亦称主权在民,实行共和政治。欧洲各国,俄罗斯土耳其之外,未有敢蹂躏宪章,反抗民意者也。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
(1)材料一将中国古代政治划分为“唐虞以前”、“三代”、“秦汉以后”三个时期。请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征,并指出薛福成这一观点的思想来源?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奉行“惟民主义”国家的两种政体。结合所学,说明这两种政体的主要区别?
(3)据材料一、二,比较薛福成与陈独秀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二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1)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