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作为普遍裁军一个部分的禁用核武器的协议并不提供最后解决的方法,但
它还是适合某些重要的目的.……首先,东西方之间的任何协议,就消除紧张局势说都是有益的。其次,销毁核武器,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去这样做了的,就会减轻对珍殊港式突然袭击的那种恐惧.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7月)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许多伟人运用各种道德观念分析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非常奇怪的是……世界上数以百万的人们似乎在探索那些新的伦理上的指导方针,好像他们过去从没用过,或者旧的已经没有用了……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1961年5月阿德莱·斯蒂文森在斯蒂文森基金会开业仪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不得照抄原文)(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核战争没有爆发的主要原因。(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3年3月1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夜,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伦敦《金融时报》发表《欧洲的力量太强大不能忽略之》的文章,指出,“忽略法德且把他们指责为老欧洲是美国策略上和事实上的一个错误”。“法德代表的恰恰是新欧洲,因为从1870年到1945年主要发生在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而法德轴心共同推动的欧洲整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材料二:欧洲世界千余年来纷争不已,但今天的欧洲内部很难设想还会发生大规模战争,其中的原因恐怕就与欧洲人从战争中学习到了反对战争的观念和方法有关。
请回答:(1)列举“1870年到1945年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并分别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2)“法德轴心共同推动的欧洲整合”所指何事?试指出其进步意义。
(3)就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关系的历史变化谈谈你对处理国际关系取向的基本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日本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二“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
——《战后美国史》
(1)材料一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杜鲁门为什么“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二战期间,德日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和血腥屠杀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回顾那段痛苦的日子,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警惕个别国家右翼势力的危险举动和恐怖主义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在瑞典、英国、波兰等许多国家,1月27日已经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图1 一群犹太人正被赶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图2一名女子在英国爱丁堡点燃蜡烛,纪念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56周年。
材料二《联合固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身历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法西斯反人类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进行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阅读下列材料:
1940年12月,罗斯福总统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
请回答: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姑息纳粹”有什么重大表现?结台二战初期的形势,分析“姑息纳粹”造成的恶劣影响。
(2)从“姑息纳粹”到合作对抗纳粹产生的不同影响中,你能得出什么重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