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1843年的《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47年的《都市改善法》,1855年的《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年的《河流污染防治法》。这些立法的主要背景是
A.议会取得立法权 | 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
C.责任内阁制确立 | D.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 |
下面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某一年”最有可能是( )
农业 |
工业 |
|||||
总产量 |
粮 |
棉 |
总产量 |
钢 |
铁 |
|
原计划 |
比上年增长8.5% |
3216亿元 |
2200万担 |
比上年增长5.7% |
670万吨 |
2亿吨 |
实际完成 |
比上年增长11% |
3400亿元 |
2400万担 |
比上年增长8.5% |
720万吨 |
2.17亿吨 |
A.1948年 B.1957年
C.1962年D.1977年
以下是民国初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
民国元年 |
民国二年 |
民国三年 |
民国四年 |
数量 |
17 |
37 |
37 |
50 |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外部条件是()
A.奖励发展实业法令的颁布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
A.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土纱销售陷入困境 |
C.上海开埠通商,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 | B.福州船政局 |
C.江南制造总局 | D.上海发昌机器厂 |
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时间 |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
产业工人 |
约10万人 |
约60万人 |
约200万人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