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护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 )
| A.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
| B.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 |
| C.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
| 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 |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B.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
| 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 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这里“变革的手段”不包括
| A.保留了君主制 | B.改变了国家性质 |
| C.逐渐实现民主政治 | D.废除了君主专制 |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下列关于“人”的阐释正确的是
| A.主张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 B.提倡自然的人性 |
| C.捍卫人的道德尊严 | D.强调人的理性 |
一位学者对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说明该学者认为
①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②程序公正并不表示结果公正
③雅典民主存在体制性危机④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英国史学家彼得·伯克强调写作《图像证史》一书的目的:一是鼓励图像证据的使用;二是告知使用者某些存在的陷阱。下面是《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的两幅图片,图1是实景图,两位领袖周围满是人,且个个表情僵硬;图2是经过技术处理后向社会公布的。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图1图2
①从图1可以了解到现场真实情况和气氛
②图2出于政治需要,突出领袖的地位及国家平等关系
③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
④阅读历史图片要结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