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护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 )
A.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
B.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 |
C.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
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 |
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发电机的问世为兴起标志 | B.发展进程从一国推广到多国 |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 D.催生了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 |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 B.垄断组织的出现 |
C.圈地运动的推进 | D.民主制度的确立 |
纵观世界历史上人类凭借动力带动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根据动力出现的先后排列,比较合理的
A.人力→畜力→风力→机械动力 | B.畜力→风力→机械动力→人力 |
C.风力→畜力→人力→机械动力 | D.机械动力→风力→畜力→人力 |
“1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C.中西文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B.欧洲国家开始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 |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D.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