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 D.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
B.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 |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
D.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 |
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
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 |
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
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