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2SO3溶液做为吸收液吸收SO2时,吸收液pH随n(SO32—): n(HSO3—)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 n(SO32—):n(HSO3—) |
91:9 |
1:1 |
9:91 |
| pH |
8.2 |
7.2 |
6.2 |
以下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NaHSO3溶液中c(H+)> c (OH—)
B.Na2SO3溶液中c(Na+)> c (SO32—)> c (HSO3—)> c (OH—)> c(H+)
C.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Na+)>c (SO32—)> c (HSO3—)> c (OH—) = c(H+)
D.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Na+)=c (HSO3—)+2c (SO32—)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D>C | B.原子序数 d > c > b > a |
| C.离子半径C>D>B>A | D.单质的还原性A>B>D>C |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
|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
|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
|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
下列能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④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⑤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⑥盐酸是强酸,而氢硫酸是弱酸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⑥ | C.①②③⑤ | D.②④⑥ |
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 |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
| C.加入适量蒸馏水 |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
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