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
②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B淋巴细胞
③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
④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⑤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⑥从腹水中提取抗体
⑦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
| A.实验顺序应当是①②⑦⑤④③⑥ |
| B.③过程中产生的多个杂交瘤细胞也为克隆 |
| C.⑦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
| D.利用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
某小组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麦芽糖酶活性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浓度可代表麦芽糖或葡萄糖 |
| B.曲线④和曲线②的数值来源于同一组实验 |
| C.经过2min的反应,①②的反应速率相等且大于③ |
| D.三组实验中,代表化学反应活化能最低的是曲线① |
甲醇本身对人体只有微毒,但进入肝脏后,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可转变成具有剧毒的甲醛。用乙醇治疗甲醇中毒的原理是让乙醇与甲醇竞争结合肝脏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从而减少甲醛产生。下列符合使用乙醇前(a)和使用后(b)醇脱氢酶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图是
说明:a—未加入乙醇时,该酶的反应速率与底物甲醇浓度的关系;b—加入乙醇后,该酶的反应速率与底物甲醇浓度的关系。Vmax—最大反应速率,[S]—底物甲醇浓度。
对下列曲线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纵坐标可以是K+吸收量,横坐标可以是呼吸作用强度 |
| B.图(2)纵坐标可以是酶活性,横坐标可以是温度 |
| C.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则①②可表示等量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曲线 |
| D.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①表示正常情况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则③④可表示加入抑制剂后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 |
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 |
| 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 |
| 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 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 |
下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
| B.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 |
| 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 |
| 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