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黄河三角洲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湿地中丹顶鹤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2)下表是对湿地中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Pg
Pn
R

15.9
2.8
13.1

870.7
369.4
501.3

0.9
0.3
0.6

141.0
61.9
79.1

211.5
20.1
191.4

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戊是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表中R表示_________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
(3)如图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如果E取食A的比例由1/5调整为1/2,则E的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保护其中的珍稀动物,是在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___,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
(4)欲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使用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______________溶液检测,泡菜溶液会出现玫瑰红色。

请根据某同学尝试使用罐头瓶在常温(21±3℃)下制作果酒的过程,回答实践中的问题:
(1)开始时向消过毒的罐头瓶加入了新鲜的葡萄汁和酵母菌,添加酵母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加葡萄汁的目的是为酵母菌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成分,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
(2)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果酒过程开始阶段的生物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制果酒过程后一阶段的生物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反应在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该过程对酵母菌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进行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大量的酵母菌在与杂菌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果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淘汰掉杂菌。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________,请在坐标图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如果要全面了解调查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进行这项工作时对获得的动物可存放在体积分数为70%(或75%)的酒精溶液中。接下来对采集到收集瓶中的小动物还应做的工作是_________和统计工作。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该弃耕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项)。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对巢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请分析回答: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1.9
0.8
1.1
D
89.2
33.9
55.3
E
94.7
33.0
61.7
F
211.5
20.1
191.4


(1)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中数据推出Pg、Pn和R之间的关系是:Pn=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到三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的形式可以通过生产者的________(生理活动)进入生物群落。
(5)除A、B、C、D、E、F外,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_就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