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 B.“存天理,灭人欲” |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D.“学者须先立志” |
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A.闭关锁国的政策 | B.重农抑商的政策 |
C.文化专制的政策 | D.腐朽的封建制度 |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 B.加强外航海管理 |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
B.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C.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D.其基点是努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基础 |
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中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
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