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主要石化基地共同区位优势在于
A.资源丰富 | B.市场广阔 | C.技术先进 | D.劳动力富余 |
境外石化产业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将促进迁入区域内
A.环境的改善 | B.就业压力增加 |
C.港口等交通的发展 | D.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增加 |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a湖与b河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湖是内流湖、咸水湖
B.a湖是外流湖、淡水湖
C.b河是外流河、最终汇入北冰洋
D.b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最终注入里海
甲国向丙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以及运输方式是()
A.铁矿石—铁路运输 |
B.畜产品—公路运输 |
C.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 |
D.煤炭—水路运输 |
丁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甲乙丙丁四个国家面积由大到小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乙、丙、甲、丁 D.丙、丁、乙、甲
下图为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为某一海域,其余为陆地,回答下列各题。S—T之间的海域的洋流是()
A.本格拉寒流 | B.莫桑比克暖流 |
C.加那利寒流 | D.季风洋流 |
实际观测表明,P海岸降
水明显多于T海岸,其主要遵循的地
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 | B.经度地带性规律 |
C.垂直地带性规律 | D.非地带性规律 |
P沿海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荒漠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热带草原带 | D.热带雨林带 |
图1为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图回答1~2题。以下城市中,风力最大的是()
A.北京 | B.东京 | C.合肥 | D.乌兰巴托 |
图1中
符号表示的天气系统是()
读我国某省1965—2000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图(图8),回答17—18题。关于该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 B.第二产业比重始终最高 |
C.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 D.第三产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二产业比重 |
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A.目前该省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 B.2000年第二产业为该省主导产业 |
C.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 D.产业比重波动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
图6反映了产业转移引起某产品在不同国家进出口的变化,图7是五种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根据图6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产业转移反映了工业集聚的趋势 |
B.该产业向科技发达地区转移 |
C.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 |
D.第三阶段丙国是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
图7中,目前适宜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工业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⑤ | D.①③ |
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延缓转出地的产业升级 | B.减轻转入地的环境压力 |
C.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 D.增加转出地的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