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多坟籍 坟籍:典籍
B.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起:起用
C.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访:拜访
D.竟以得罪得罪:获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与一行谈其奥赜不如因善遇之
B.一行逃匿以避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C.数就之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D.置于光太殿不能喻之于怀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僧一行“聪明”和“切直”的一组是

A.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
B.此后生颜子也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
C.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又太平骄僭,竞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
D.一行尤明著述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2)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
(3)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业幼倜傥任侠倜傥:洒脱不拘。
B.尝购求之购求:追购捉拿。
C.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引去:退兵逃走。
D.即拊膺大恸 拊膺:捶着胸膛。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有先见之明的一组是(  )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
⑥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曾对同伴说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谋反图谋,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兵败至谷口,不见埋伏的援军,心知必死无疑,反身与辽兵力战,后被擒,杨业感叹奸臣逼迫出兵,绝食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  逸
后魏崇义里有杜子休宅,地形显敞,门临御路。时有隐士赵逸者,云是晋武时人,晋朝旧事,多所记录。正光初,来至京师,见子休宅,叹息曰:“此是晋朝太康寺也。”时人未之信,问其由,答曰:“龙骧将军王濬平吴后,立此寺,本有三层浮图,用砖为之。”指子休园曰:“此是故处。”子休掘而之,果得砖数万,并有石铭云:“晋太康六年,岁次乙巳,九月甲戌朔,八日辛巳,仪同三司襄阳侯王濬敬造。”时园中果菜丰蔚,林木扶疏,乃服逸言,号为圣人。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所得之砖,造三层浮图。好事者问晋朝京师何如今日,逸曰:“晋朝民少今日,王侯第宅与今日相似。”又云:“自永嘉已来,二百余年,建国称王者,十有六君,吾皆游其都鄙,目见其事。国灭之后,观其史书,皆非实录,莫不推过于人,引善自向。苻生虽好勇嗜酒,亦仁而不杀,观其治,未为凶暴。及详其史,天下之恶皆归焉。苻坚自是贤主,贼君取位,妄书生恶,凡诸史官,皆此类也。人皆贵远贱近,以为信然。当今之人,亦生愚死智,惑已甚矣。”问其故,逸曰:“生时中庸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穷天地之大德,生民之能事。为君共尧舜连衡,为臣与伊尹等迹。牧民之官,浮虎慕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所谓生为盗跖,死为夷齐,妄言伤正,华词损实。”当时作文之士,惭逸此言。步兵校尉李登问曰:“太尉府前砖浮图,形制甚古,未知何年所造?”逸云:“晋义熙十二年,刘裕伐姚泓军人所作。”汝南王闻而异之,因问何所服饵以致延年。逸云:“吾不养生,自然长寿。郭璞常为吾筮云‘寿年五百岁’,今始余半。”帝给步挽车一乘,游于市里,经之处,多说旧迹。三年已后遁去,莫知所在
(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休掘而
验:检验。
B.吾皆游其都
都鄙:京城和边邑。
C.观其治,未为凶暴
典:典礼,仪式。
D.吾不养生

闲:通“娴”,熟习。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赵逸奇异的一组是(  )
①子休掘而验之,果得砖数万
②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
③时园中果菜丰蔚,林木扶疏
④吾皆游其都鄙,目见其事
⑤凡诸史官,皆此类也
⑥三年已后遁去,莫知所在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时,有个隐士叫赵逸,他说自己是晋武帝时候的人,有关晋朝的旧事,他大部分都记得,人们最终相信了他说的话。
B.赵逸经历了十六位国君,认为很多史书记载的都不是事实,统治者往往把过错推给别人,把好事引到自己身上。
C.赵逸对运用虚妄之言中伤正气、借助华丽辞藻损害事实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这使得当时的文士很惭愧,因为他们的写作水平比不上赵逸。
D.汝南王听说了赵逸的事后感到很诧异,认为赵逸可能服用了什么东西才会如此长寿,但赵逸说他是自然长寿。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所得之砖,造三层浮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贵远贱近,以为信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年已后遁去,莫知所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 晟 传
孙晟,初名凤,又名忌,密州人。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少为道士,居庐山简寂宫。常画唐诗人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简寂宫道士恶晟,以为妖,以杖驱出之。乃儒服北之赵、魏,谒唐庄宗于镇州,庄宗以晟为著作佐郎。天成中,朱守殷镇汴州,辟为判官。守殷反,伏诛,晟乃弃其妻子,亡命陈、宋之间。安重诲恶晟,以谓教守殷反者晟也,画其像购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晟奔于吴。是时,李昪方篡杨氏,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由是知名。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昪尤爱之,引与计议,多合意,以为右仆射,与冯延巳并为昪相。晟轻延巳为人,常曰:“金碗玉杯而盛狗屎可乎?”晟事昪父子二十余年,官至司空,家益富骄,每食不设几案,使众妓各执一器,环立而侍,号“肉台盘”,时人多效之。
周世宗征淮,李景惧,始遣泗州牙将王知朗至徐州,奉书以求和,世宗不答。又遣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不答。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谟与晟等皆言景愿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岁贡百万以佐军。而世宗已取滁、扬、濠、泗诸州,欲尽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谟等见世宗英武非景敌,而师甚盛,寿春且危,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景表,尽献淮北诸州。”世宗许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而谟与晟皆见留。德明等既还,景悔,不肯割地。世宗亦以暑雨班师,留李重进、张永德等分攻庐、寿,周兵所得扬、泰诸州,皆不能守,景兵复振。重进与永德两军相疑,有隙,永德上书言重进反,世宗不听。景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重进,劝其反。
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抔土也。”永陵者,昪墓也。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必饮以醇酒。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会重进以景蜡丸书来上,多斥周过恶以为言,由是发怒曰:“晟来使我,言景畏吾神武,愿得北面称臣,保无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亟召侍卫军虞候韩通收晟下狱,及其从者二百馀人皆杀之。晟临死,世宗犹遣近臣问之,晟终不对,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臣惟以死报国尔!”乃就刑。晟既死,钟谟亦贬耀州司马。其后,世宗怒解,怜晟忠,悔杀之,召拜钟谟卫尉少卿。景已割江北,遂遣谟还,而景闻晟死,亦赠鲁国公。
(节选自《新五代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计议,多合意
引:牵引。
B.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晟奉表
副:做副手。
C.而谟与晟皆
见:表被动。
D.召晟问江南事,晟不

对:回答。
下列分别表明孙晟才学渊博和坚贞爱国的一组是(  )

A.常画唐诗人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
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
B.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
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
C.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
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抔土也
D.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

金碗玉杯而盛狗屎可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晟为人好学,有文辞,因此,他受到李昪重用。他虽有口吃的毛病,遇见人不能寒暄,但坐定之后却健谈善辩话锋生动,使听的人都能忘记了疲倦。
B.周世宗征伐淮南的时候,李景曾派王崇质为使者、孙晟为副手前去谈和,表示愿意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但后来李景又反悔而不肯割地给周。
C.孙晟与冯延巳并为李昪的宰相,他曾奉表出使和谈而被周世宗扣留,并被带到了周的京城,虽受周世宗的优厚待遇却不肯折身事周,最终遭到杀害。
D.孙晟在出使之初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思想准备,在领命出使周的过程中,他与其他使臣机智灵活地应对时局,纾解国难,最后以身报国,获赐鲁国公之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亦不矣然:……的样子。
B.此臣所谓大也患:祸患。
C.则又以军法从从事:部署办事。
D.而其上者,何故邀:通“要”,“要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愚者见四方无事翱翔蓬蒿之间
B.战者必然之势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C.使民安乐无事之中仲尼岂贤于子乎
D.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己欲立而立人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

A.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B.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C.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D.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臧熹子质,字含文,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长六尺七寸,出面露口,颓顶拳发。初为世子中军参军,尝诣护军赵伦之,伦之名位已重,不相接。质愤然而起曰:“大丈夫各以老妪作门户,何至以此中相轻。”伦之惭谢,质拂衣而去。
后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参军,以轻薄无检,为文帝所嫌,徙给事中。会稽长公主每为之言乃出为建平太守甚得蛮楚心历竟陵内史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吏人便之质年始出三十,屡居名郡,涉猎文史,尺牍便敏,有气干,好言兵。文帝谓可大任,以为徐、兖二州刺史,加都督。在镇奢费,爵命无章,为有司所纠,遇赦。与范晔、徐湛之等厚善。晔谋反,量质必与之同。会事发,复为义兴太守。
二十七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司马、南平内史,未之职,会魏太武帝围汝南,戍主陈宪固守告急。文帝遣质轻往寿阳,与安蛮司马刘康祖等救宪。后太武率大众数十万向彭城,以质为辅国将军北救。始至盱眙,太武已过淮。二十八年正月,太武自广陵北返,悉力攻盱眙,就质求酒。质封溲便与之,太武怒甚,筑长围一夜便合。
魏以钩车钩垣楼,城内系絙,数百人叫呼引之,车不能退。既夜,以木桶盛人,悬出城外,截其钩获之。明日又以冲车攻城,城土坚密,每至,颓落下不过数斗。魏军乃肉搏登城,坠而复升,莫有退者。杀伤万计,死者与城平。如此三旬,死者过半,太武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以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监四州诸军事。明年,文帝又北侵,使质率见力向潼关。质顿兵不肯时发,又顾恋嬖妾,弃军营垒,单马还城,散用国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南史·臧质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命无章,为有司所纠:检举、弹劾。
B.以轻薄无检:检讨。
C.为文帝所嫌,给事中徙:调职。
D.质必与之同 量:估计、揣测。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质愤然起曰
剑阁峥嵘崔嵬
B.魏军肉搏登城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截钩获之
不嫁义郎体,往欲何云
D.未职,会魏太武帝围汝南

胡为乎遑遑欲何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会稽/长公主每为之/言乃出为建平太守/甚得/蛮楚心历竟陵/内史巴东建平
二郡/太守/吏人便之。
B.会稽长/公主每为之言/乃出为建平太守/甚得/蛮楚心历竟陵内史/巴东建平
二郡/太守吏人便之。
C.会稽长公主每为之言/乃出为建平太守/甚得蛮楚心/历竟陵内史/巴东建平
二郡太守/吏人便之。
D.会稽长公主每为之/言乃出为建平太守/甚得蛮楚/心历竟陵/内史巴东建平

二郡太守/吏人便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太武率大众数十万向彭城,以质为辅国将军北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夜,以木桶盛人,悬出城外,截其钩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年始出三十,屡居名郡,涉猎文史,尺牍便敏,有气干,好言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