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为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它是每隔1/30s的时间拍摄的。从个稍大些的位置间隔开始测量,照片上边的数字表示的是这些相邻间隔的序号,下边的数值是用刻度尺测出的其中两个间隔的长度。根据所给的两个数据,则可以求出间隔3的长度约为 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已知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尺上有10个小的等分刻度,它的总长等于9mm,用这个
游标尺测得某物体长度为2.37cm。则这时是游标尺上的第 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第 条刻度线对
齐。
(1)某同学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利用图a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物块P于A点由静止沿轨道滑下,并在末端B处水平抛出,落在水平地面C点.
②用刻度尺量出A点与桌面的高h,B点与地面的高H,B点正下方的D点与C点距离x.其中某次对x的测量结果如图b所示,x=________cm.
③若P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测得的h、H、x写出P下滑到B点时,重力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__.
④若P的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则x2与h之间应满足关系式.
为了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中准备了下列器材:
待测干电池E(电动势约1.5V,内阻约1.0Ω)
电流表G(满偏电流3mA,内阻10Ω)
电流表A(量程0~0.60A,内阻约0.10Ω)
滑动变阻器R1(0~20Ω,2A)
滑动变阻器R2(0~100Ω,1A)
定值电阻R3=990Ω,开关S和导线若干
①小明同学在某一次的测量过程中两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所示,则电流表A的读数为______A,电流表G的读数为______mA
②请在方框中画出他的实验电路图。(标明所选仪器的符号)
③右下图为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该图线可得: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2)在实验中,如果只将OB、OC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骤保持不变,那么实验结果(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在本实验中,F1和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1与F2的合力; F′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各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器材测量某金属丝的电阻率:
A. 电源(3V,内阻约为0.1Ω)
B. 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为0.1Ω)
C. 电流表(量程3A,内阻约为0.03Ω)
D. 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kΩ)
E. 滑动变阻器(1kΩ,0.3A)
F. 滑动变阻器(20Ω,2A)
G.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米尺、开关和导线等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a.截取一段金属丝,拉直并固定在两端带有接线柱的米尺上,观察其接入长度在米尺上的示数如图所
示甲所示,则读数为cm;
b.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某次测量时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mm;
c.正确连接电路,合上开关;
d.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表:
e.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操作。
②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该小组选用的电流表是,滑动变阻器是(只填仪器前的代号);请设计较为节能且误差较小的电路,并把下列电路连接完整。
③该小组的测量数据已标在U-I图上,请作图线并计算该金属丝的电阻值为Ω(保留两位有效字),根据电阻定律即可得到该金属丝电阻率。
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福州的重力加速度,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如图所示,O、A、B、C、D为相邻的五个点,测得OA=5.5mm、OB=14.9mm、OC=28.3mm、OD=45.2mm,打下相邻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①用逐差法算出福州的重力加速度g=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福州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9.79m/s,比较①的结果发现两者并不相等,除了读数误差外,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其它主要原因可能是。(只要求写出一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