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D.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不仅缠足之陋俗未割除,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多样化 |
C.当时北京地区有较为自由的社会风气 |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
B.1905年,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第十一届奥运会 |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最具代表性的是()
A.中山装 | B.京剧 | C.交谊舞 | D.自由恋爱 |
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出现上述情况的最本质和最直接的原因在于
A.社会秩序长期动荡 | B.经济体制一大二公 |
C.小农经济保守落后 | D.自然环境制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