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材料二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参议员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员38人,占77. 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81. 67%,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88. 1%,35岁以下有37人,占71. 43%。这些人有革命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由此固然能够制定出一部足够民主的宪法,但其制定人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事实上,当时中国的立宪派、旧官僚、大地主、旧式知识分子、乡绅、农民、工人等的利益和要求在约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袁世凯的势力未能参与宪法的制定,因此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便不遗余力地破坏宪法(1914年《临时约法》即被废除)。
——以上均摘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为进步吗》,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9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制定人员的构成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总统想竞选连任,结果发现不论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是失败的代名词.人们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的棚户叫“胡佛屋”,由众多“胡佛屋”组成的临时棚户区被称为“胡佛村”。失业者手里提着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贫民把破汽车的前半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在公园的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着取暖叫做“胡佛毯子”,还有的人把衣袋翻过来,一分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农民捉住兔子吃了,叫做“胡佛猪”,胡佛总统本人被称为“饥饿总统”。
请思考:出现这些幽默词语的原因是什么?
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死亡。该事引起了全美国的高度重视。1963年上任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建立“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伟大社会”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约翰逊执政期间,国会通过的立法中就有三个控制水质和空气污染的立法。“伟大社会”也被称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
请回答:
(1)罗斯福总统采用什么方法推行“新政”?约翰逊政府为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方法有何共同之处?
(2)从上述美国政府的政策中,你得出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1929—1933年美、法、德、英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统计表,表格说明的问题是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8.2% |
40.6% |
28.4% |
16.5% |
8.4% |
①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②各国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减弱
③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④美国和德国遭受的破坏程度最大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我们今天应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