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陕甘宁边区1941—1943年安置难民情况统计。这一时期难民大量迁往边区的原因是(  )

①日本侵华,加紧掠夺沦陷区资源
②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③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策感召
④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

A.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
C.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 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促成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潮流
C.推进了晚清“预备立宪”进程 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