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
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
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
据所学知识推断,下表“□□”中应填入的国家是( )
1925~1938年制造业生产指数(单位:1913年=100)
1925年 |
1926年 |
1930年 |
1935年 |
1938年 |
|
世界 |
121.6 |
126.5 |
137.5 |
154.5 |
182.7 |
□□ |
70.2 |
100.3 |
235.5 |
533.7 |
857.3 |
A.美国 B.英国C.中国 D.苏联
近代天津曾被称为中国“第二城”,是仅次于上海的北方经济中心。促成其地位确立的因素不包括( )
A.较早开埠通商 | B.最早设立租界 |
C.洋务运动的影响 | D.优越的地理位置 |
有学者认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是( )
①重农抑商政策②盐铁专营制度 ③实行“海禁”④兴办邸店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声明,不久之后,西欧六国就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起(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 B.欧洲经济共同体 |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D.欧洲共同体 |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件事所反映出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和平共处”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