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
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
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 “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入选“大人物”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人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
C.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
D.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吋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
《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的歧视 |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
D.反映《南京条约》是一个屈辱性的条约 |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它说明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
“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