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中,甲图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数字①~④代表物质,字母a、b、c代表细胞器。乙图示在CO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a、b、c三种细胞器的名称依次是______。b中能量转变的顺序是光能→_______。
(2)甲图b中能够转换光能的色素是______。乙图中限制A与B之间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3)将该植物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24小时之后,对其提供,然后进行暗处理,一段时间后,除氧气外还能在图中所示的(数字)______中检测到
(4)丙图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根据乙图在丙图中绘制光照强度为A时,在10℃~30℃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三个,分别标记为1、2、3号,均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样的金鱼,2、3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均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瓶号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周)
3
11
25


(1)1、2、3号锥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号和3号锥形瓶相比较,2号锥形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主要是说明________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3)________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4)3号锥形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能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第4号锥形瓶,第4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_______号锥形瓶作对照。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此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在此食物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初级消费者,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
(3)在此食物网中,可以占有两个以上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
(4)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可以占有______________个不同营养级,如果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1 kg,则至少需要草________ kg。
(5)兔和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最根本的联系是________联系。
(6)在此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______个营养级。其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是第________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是第_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是第________营养级。
(7)由于捕猎的原因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会________。
(8)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成分以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3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1)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5种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题:
(一)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某种化学成分是常规的检测手段。例如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物质等。
某实验室现有四种试剂:①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②质量浓度为0.01g/mL的NaOH溶液,③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④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利用上述试剂做还原性糖的鉴定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请回答:
(1)两实验中都需使用的试剂是(填数字)。
(2)两实验中都不需使用的试剂是(填数字)。
(3)在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不需使用的实验装置是

(二)为验证“唾液在适宜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 mL浆糊。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A试管内加入2 mL唾液。
④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
⑤将2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 分钟。同时取出2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结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请回答: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或结论有3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下列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组是 (  )
A.目镜15× 物镜45× B.目镜15× 物镜8×
C.目镜5× 物镜10× D.目镜5× 物镜40×
(2)显微镜下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很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好 B.标本切得薄厚不均
C.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物镜可能已损坏
(3)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发现丙异物消失。据此判断,异物不可能位于 (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装片
(4)某一小黑点的半径为l单位,面积为3.14单位。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徽镜进行观察,看到的应该是()
A.周长为100单位   B.面积为314 单位
C.直径为100单位   D.半径为100单位
(5)某显微镜由于磨损,低倍物镜上标出的表示放大倍数的文字看不清,而高倍物镜尚看得出是40倍。现设计一方法来测出该低倍物镜的放大倍数:将某标准装片置于显教镜下,用10倍目镜与该待测低倍镜观察,看到植物组织细胞后,数出该视野中的细胞个数X,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40倍物镜,观察到高倍镜视野中的细胞个数Y;则该低倍物镜的放大倍数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