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加强城镇的交通、供水、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发挥城镇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产业等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外延扩张。
材料三 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充当了城镇化“主角”,强制征地、农民“被上楼”现象时有发生;进城农民在就业、养老等诸多领域无法享受市民待遇……2013年1月15日,李克强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l)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角色应如何定位。(12分)
材料一: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组织开张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到中国人物”活动9月10日。“双百”人物揭晓。
材料二:“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在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英雄模范的巨大关怀、体现了中国人民继往开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坚强决心。“双百”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在“双百”人物中,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者;有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出重大贡献者;也有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者。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开展“双百”活动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内容分析党和政府开展此次活动所体现的政治生活原理
(3)“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试分析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材料一:中国新闻网: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出通知,决定自9月3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19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约分别降低0.14元和0.16元。这是今年以来,中国成品油价格的第七次调整。9月上中旬,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在每桶70美元左右震荡。近日,受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石油库存高企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WTI原油期货价格由9月中旬每桶72美元左右跌至9月28日每桶66.84美元。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考虑国际市场油价变化以及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等因素,国家决定适当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材料二:
2009年成品油价格调整一览表
序号 |
日期 |
国际原油价格 |
国际油价调整幅度 |
国内汽油油价调整幅度 |
国内柴油油价调整幅度 |
1 |
09.1.15 |
每桶44.8美元 |
|||
2 |
09.3.25 |
每桶54美元 |
↑9美元 |
↑290元 |
↑180元 |
3 |
09.6.01 |
每桶约66美元 |
↑12美元 |
↑400元 |
↑400元 |
4 |
09.6.30 |
每桶约76美元 |
↑22美元 |
↑600元 |
↑600元 |
5 |
09.7.29 |
每桶约67美元 |
↓9美元 |
↓220元 |
↓220元 |
6 |
09.9.02 |
每桶约71美元 |
↑4美元 |
↑300元 |
↑300元 |
7 |
09.9.30 |
每桶约66美元 |
↓5美元 |
↓190元 |
↓190元 |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材料成品油价格的调整,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国家发改委对油价的适时调整,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哲理?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积极调整成品油价格的原因。
材料一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世博会超越了信仰、地域和种族的界限,开启了人类重新认识世界的窗口。
2010年5月1日,会期长达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正式开幕,这是综合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目前上海世博会已经确认的参展方达到242个,预计观众多达7000万人次,多项纪录将创造世博会159年以来的历史之最。2010年因此被称为“世博年”。“世博年”的到来,意味着中国和世界的共同机遇。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世博年”可以给我国带来哪些机遇。(8分)
(2)请运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说明我国怎样做才能抓好这一机遇,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2分)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2009年5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我国大陆蔓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甲流”的防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继续做好应急响应的各项工作;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秋冬季节“甲流”防控工作;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甲流”防控;卫生部要求各级防疫部门严格落实防疫法的规定并提出“甲流”诊疗指导方案;公安部要求做好“甲流”防控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疫苗研究、试验和接种工作。
材料二 2009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研究部署秋冬季节“甲流”防控工作的常务会议上指出:下一阶段要在各地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预防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时期、重点地区(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
材料三 在“甲流”防控和诊疗过程中,中医药显示出了独特的作用。国内权威医疗部门推出了“甲流”诊疗方案,其中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最受瞩目;北京市储备200万份抗“甲流”的中药;石家庄市推行“中医药方剂——银莲抗感汤”进校园,用于防控“甲流”。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推动“甲流”防控工作的。(6分)
(2)运用经济常识中“三大产业”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发展我国中药产业。(6分)
(3)材料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8分)
(4)党为什么十分重视“甲流”防控工作?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政府在防控“甲流”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的劳动力素质、设施装备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相对比较滞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明显过大,多数地方的农民不知道测土配方施肥;全国54%的耕地仍“靠天吃饭”,50%—60%的中小型灌区设施老化失修。
(7)结合材料一,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0分)
材料二 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各种资源要素总是要向回报率比较高的区域或领域集中。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各种资源要素向城市和工业流动具有必然性。但这一流向导致我国出现了城乡二元格局现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要求各部门各行业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8)结合材料二,请从哲学角度分析国家作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决策的依据。(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