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某学习小组就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45年,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践。
(2)结合史实说明 20 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你认为该小组通过以上材料的研究学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三“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请回答:(14分)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着中西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材料一中的图片按照史料类型划分,均为_______
(3)材料二中秦始皇废寝忘食批阅奏章,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三及课本知识,归纳出雅典政治的特点。并举两个重大事件简要说明。

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曾出现几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于2005年在《卫报》评论中这样谈起1978年:“1978年的尝试创造了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使世界重心东移,权力不再只掌握在欧美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美国人看到了中国融入西方的‘希望’,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日趋强盛的中国又令美国政府深感不安。”
(1)材料一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哪种道路?之后毛泽东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
(2)按照材料二图像所出现的历史进程顺序将图像排序,并据上述图片的提示概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3)材料三中中国在“1978年的尝试”指什么?(任举两例)“日趋强盛的中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任举两例)“深感不安”的美国政府又采取什么措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20世纪的国际格局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史实
推论
①1882年三国同盟最终形成,1907年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英德矛盾是两大军事集团的主要矛盾
②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
③《凡尔赛和约》把所有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是强权政治的产物
④英国的世界霸权在一战后遭到美国挑战
欧洲列强在世界舞台中已无发言权
⑤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国际格局
为20世纪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美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探讨近代以来世界大国的兴起过程,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益的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古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
材料二: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它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材料三: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从现在起到2030年或2050年,美国将是惟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以上材料均摘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中“15世纪、16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先后成为大国”主要得益于哪些活动?
(2)材料二中“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英国崛起的政治因素是什么?“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它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局面何时因何事而结束?
(3)材料三中“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的美国,到二十世纪50年代为维持其世界大国地位,对外采取了哪些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不平等条约是指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最先由中国国民党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自1840年英国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始,到八国联军战争侵华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提示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主要不平等条约两则。
(2)叙述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