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

A.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土纱销售陷入困境
C.上海开埠通商,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

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时间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产业工人
约10万人
约60万人
约200万人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首先发生在英国 D.电力的广泛使用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
D.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