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王徽字昭文,京兆人。第进士,授校书郎。徐商领盐铁,辟署使府。始,宣宗诏宰相选可尚主者,或以徽闻。徽本澹声利,闻不喜,往见宰相刘 曰:“徽年过四十,又多病,不应在选。” 为言,乃罢。召授右拾遗。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公议浩然归重。徐商罢政事,守江陵,心欲表徽在幕府,恐其不乐外,恶不言。徽自往曰:“公知徽,安得不从?”商大喜,表为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高 荐知杂事,进考功员外郎。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擞始用墨,遂绝妄欺。
广明元年,以徽为户部侍郎。是日,黄巢入关,僖宗西狩,冒夜出。徽诘朝乃知,追帝不及,堕崖樾间,为贼所执,迫还,将污以官。徽阳喑不答,以刃环胁,卒不动。喊令归第,使医护视。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诏拜兵部尚书。因说行营都监杨复光,请赦沙陀罪,令赴难。其夏,沙陀会诸军,遂平京师,徽助为多,迁右仆射。
大乱之后,宫观焚残,鞠为丘莽,乘舆未有东意,诏徽充京畿安抚制置 奉使。徽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逾年,稍稍完聚,兴复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又进御史大夫,仍权京兆尹。宦要家争遣人治第,侵冒齐民,讼诉满前,徽不屈势幸,一平以法,由是为帝左右所憎,共谮罢徽,令赴行在。帝念徽无罪,拜吏部尚书。未行而嗣襄王煜作乱,帝进次汉中。
逼召徽,以 废自言。及 僭号,迫群臣作誓牒,徽托手弱,卒不肯署。 平。帝至凤翔,召徽为御史大夫,固辞足痹,复拜太子少师。
昭宗立,见便殿,进对详洽,乃复授吏部尚书。是时,铨选失序,吏肆为奸,补调重复不可检。徽为手藉,一验实之,遂无奸滞。大顺元年卒,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抚流亡绥:安抚。
B.平以法一:都,一概。
C.共罢徽谮:诬陷,中伤。
D.帝进汉中次:表次数。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徽忠贞不渝的一组是
①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   ②徽始用墨,遂绝妄欺
③以刃环胁,卒不动   ④ 逼召徽,以 废自言
⑤徽托手弱,卒不肯署   ⑥固辞足痹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徽淡泊名利。宣宗下诏让宰相挑选可以与公主结婚的人,当王徽听说有人将他上报后很不高兴,前去拜见宰相刘,以年老多病推辞,后经刘劝说,他才作罢。
B.王徽知恩图报。曾对王徽有知遇之恩的徐商被罢政事后驻守江陵,想调王徽到自己幕府任职,又担心他不愿意外任,王徽却主动前往,表达了自己愿随从徐商的意愿。
C.王徽为官正直。战乱之后,高官显贵人家竞相派人修治府第,侵害了百姓,百姓纷纷向时任御史大夫的王徽诉告,王徽不屈从权势,依法公正裁决。
D.王徽为吏精明。任吏部尚书时,他针对官吏考核选任混乱,主事官吏胡作非为,以致官职补调重复无法检查的现象,亲手登记造册以方便查对,消除了作弊拖延的现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
(2)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尚气节。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宫,帝不允。瑄与同官钱璡、樊英等约疏争,会“夺门”事起,乃已。
天顺初,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按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吉祥闻之惧,诉于帝,请罪之。不许。
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周斌等,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且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引,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论瑄、鹏死,余遣戍。亨等复谮诸言官。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余悉调外。尚书列上给事中何萤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以萤任州判官,祯等为知县。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而萤、祯等亦得无调。瑄、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宪宗即位,并还故官。瑄寻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西湖水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设防置闸,以利灌溉,功未就,卒。
瑄以忠谏名天下,为士重。天启初,赐谥忠怀。海盐人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遣官核按:调查
B.瑄等无所引:引荐
C.瑄、鹏死,余遣戍论:判决
D.功未,卒就:完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诉帝,请罪之虽才高世,而无骄尚之情
B.斌且读对犹从师而问曰
C.给事、御史年逾三十留之今项庄拔剑舞
D.设防置闸,利灌溉愿得将军之首献秦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sj.fjjy.org

A.杨瑄刚强正直,崇尚气节。景帝拒绝册立太子后,杨瑄和同僚相约上疏抗争,恰逢“夺门”事变,这才作罢。
B.杨瑄曾上奏曹吉祥、石亨抢夺民田等罪行,得到英宗的赏识。英宗要求吏部标记杨瑄姓名,准备提拔重用。
C.御史张鹏、杨瑄等人因弹劾石亨、曹吉祥的计划泄露而被逮捕下狱。周斌在面对英宗的诘问时,淡定自若。
D.杨瑄在浙江副使的十多年任职中,严明军纪,修筑海塘、堤岸,政绩卓著;担任按察使时,又请求疏浚西湖。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
(2)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呼!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摽掠其人,倚叠如山倚叠:堆积
B.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逦迤:连绵不断
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磷磷:多而突出的样子
D.戍卒叫,函谷举:举行(起义)

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秦爱纷奢”的一项是
①摽掠其人,倚叠如山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③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④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给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辟。太祖之初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之初陈留如:到、往
B.帝广陵,行中领军幸:皇帝到某地
C.乃以臻为征蜀将军,节督诸军事假:借
D.诚百姓疲劳故也用:因为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应三公辟不知日
B.战于荥阳卒惑不从师。
C.表留臻参丞相军事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D.惧群司将遂越职,至陵迟矣举匏樽相属

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2)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县之大家。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陈说,皆长跪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县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改变
C.时吴氏家师儒延:迎接
D.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市中儿嬉敖 B.皆长跪
客亦知夫水月乎具告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陈说 D.见称如此

及其之既倦皆出于此乎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后面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A.妪,先大母婢也,二世常以身蔽沛公
B.臣具以表,辞不就职于其身也,则师焉
C.无期功强近之亲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彭殇为妄作若望仆不相

在这两段文字中,作者写到亡妻的哪三件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