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0)班以“关注老龄事业”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让我们共同参与:
材料一: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2010年,五项基金(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总收入1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总支出1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收支相抵,当年结余3761亿元;历年累计结余21438亿元,是2005年的3.9倍。2010年各级财政对五项基金补助19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624亿元。五项基金运行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五项基金运行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的发展”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会议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制订并实施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老龄事业更好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制订并实施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辩证法依据。
材料三: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要完善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将社会保险法规范的所有险种纳入管理范围;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基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适当提高保障水平,将基金结余保持在合理规模内,全面提高基金管理水平。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政府应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法治政府的内涵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2000—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及老龄化比例

注:①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②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中国为3870美元,美国为10645美元。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年份
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比重(%)
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万)
2008年
0.76
1370
2010年
1.11
1530
2020年
7.0
2100

材料二: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老龄产业,向老年人提供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培育养老服务市场,让老年人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
回答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阐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如何破解“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


中国近20年电子商务发展展望
(注:2014年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944亿元,同比上升66%,环比上涨23%。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
材料二:互联网加速了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服务平台作用日益凸显,不断催生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竞争主体的扩大化,也使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由做大做强转向做强做优。
材料三:2014年举行的首届互联网大会,以“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为主题,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中方呼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携手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并提出九点倡议,具体包括:促进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共同维护网络安全、联合开展网络反恐、推动网络技术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广泛传播正能量、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推动网络空间共享共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知识点,说明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点,分析我国呼吁建立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九点建议的合理性。

2015年李克强工作报告对于政府的改革提出了这样的内容: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一张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点,谈谈你对李克强报告内容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

材料一:


(注:居民消费的新趋势:电子商务、绿色环保、信息通讯、文体健康等消费)

材料二:早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就提到:“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李克强总理亦在多个场合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提到,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1)结合材料一,分析图表分别说明的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