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最近的一天
马尔克斯①
星期一清早,天气暖和,无雨。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六点钟就敞开了诊所的门。他是一位没有营业执照的牙科医生,每天总起得很早。他从玻璃橱里取出一只还在石膏模子上装着的假牙,又把一束工具放在桌上,像展览似的由大到小摆好。他上穿一件花衬衫,颈部扣着一只金扣儿;下穿一条长裤,裤腰扎一根松紧带儿。他腰板硬实,身材细瘦,目光不轻易东张西望,像个聋子似的。
把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后,他把磨床拉向弹簧椅。坐下来磨假牙。他好像没有考虑他在做的事情,手脚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即使不使用磨床也一刻不停地蹬着踏板。
八点过后,他停了一会儿,从窗口望了望天空,看见两只兀鹰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他一面想着午饭前可能又要下雨,一面又继续干他的活计。他的十一岁的儿子的反常的叫声把他从专心致志的神态中惊醒:
“爸爸!”
“干吗?”
“镇长问你能不能给他拔个牙?”
“告诉他,我不在。”
他正在磨一只金牙,把牙拿到眼前,眯着眼睛察看着。他儿子的声音又从小小的接待室里传来。
“他说你在家,他听见你说话了。”
牙科医生继续察看着那颗金牙,直到把活儿做完,把牙放在桌上后才说:
“好多了。”
他又踏动了磨床。接着从一个小纸盒里取出一个安着几颗牙齿的牙桥,开始磨金套。那纸盒里盛着等着他做的活儿。
“爸爸!”
“什么事?”
他的神情依然如故。
“他说你要是不给他拔牙,他就让你吃子弹。”
他停下蹬踏板的脚,①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哼!”他说,“让他进来对我开枪好了。”
②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大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
镇长出现在门口。
镇长已经把左脸刮光,右脸却有五天未刮了,看去又肿又疼。牙科医生从他那双黯淡无光的眼睛里看出,他准有许多个夜晚疼得不曾合眼了。他用手指把抽屉关上,温和地说:
“请坐吧。”
“早晨好!”镇长说。
“早晨好。”牙科医生说。
当用具在沸水里消毒的时候,镇长把脑袋靠在了椅枕垫上,觉得好多了。他闻到一股冰冷的气息。这是一间简陋的诊室:一把旧木椅,一台脚踏磨床和一个装着圆形的瓷把手的玻璃橱。椅子对面的窗上挂着一幅一人高的布窗帘。当听到牙科医生走到他身边的时候,镇长脚后跟蹬地,张开了嘴。
唐奥雷里奥·埃斯科瓦尔把他的脸扳向亮处。察看过损坏的臼齿后,用手谨慎地按了按下颌。
“你不能打麻药了。”
“为什么?”
“因为牙床化脓了。”
镇长望了望他的眼睛。
“好吧。”他说,露出一丝苦笑。牙科医生没有说话。他把煮用具的浅口锅端到手术台上,用凉了的镊子把用具夹出来,动作还是不慌不忙。然后用脚尖把痰盂挪过来,又在脸盆里洗了手。做这一切时,他一眼也不看坐在椅子上的镇长。但是镇长却紧紧地用眼睛盯着他。
那是一颗下牙床上的智齿。牙科医生叉开双腿,用热乎乎的拔牙钳夹住臼齿。镇长双手抓着椅子的扶手,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脚上,觉得腰部一阵透心凉,但是他没有叹气。牙科医生只是扭动着手腕。他没有怨恨,更准确地说,他是怀着一种酸楚的心情说:
“中尉,你在这儿杀了二十个人了。”
镇长感到下牙骨上发出一阵咯吱声,他的双眼顿时涌满了泪水。但是直到确知牙齿拔下来他才舒了一口气。这时,他透过朦胧泪眼看见了拔下来的牙。在痛苦之中,他觉得那颗牙齿是那么古怪,他怎么也不理解那五个夜晚会使他受到那般折磨。他把身子俯向痰盂,嘴里喘着粗气,身上渗出了汗水。他解开了军衣扣,又伸手到裤兜里摸手帕。牙科医生递给他一块干净布。
“擦擦眼泪吧。”他说。
镇长擦了擦眼。他的痛苦减轻了。牙科医生洗手的时候,他看见了残破的天花板和一个落满灰尘、挂着蜘蛛卵和死昆虫的蜘蛛网。牙科医生一面擦手一面走回来。
“你要记住,”他说,“回去要用盐水漱口。”
镇长站起来,没精打采地行了个军礼,大步向门口走去,军服的扣子也没扣。
“给我记上账吧。”他说。
“给你还是给镇公所?”
镇长没有看他,关上门,在铁栅栏外面说:
“都一样!”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有删改)
[注]①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百年孤独》。其作品以描写混战动荡条件下的平民生活见长。结合上下文,简析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牙医怎样的心理状态?
①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②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大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小说在叙述中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认识及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百泉轩
建筑是很有趣的。12世纪的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建造一座拥有600多根石柱的庙堂的时候,岳麓书院的建筑学家早在10世纪就已经修建了有数十根木柱支撑的百泉轩了,这种柱式建筑的共同性,使人类的居住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找到了结构上的统一。读《红楼梦》:“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那种园林的气息从玄妙的远观中已透出来,通过建筑语言象征系统,便知那轩中主人的生活风貌。建筑之于生活,有一种诱人的新意。
从建筑的诗性角度去打探这座庭院的轩舍,已经精美绝伦。廊柱漫不经心地排列,沉醉于自然的风华和文化的典雅之中,历史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氅蓬,从来没有脱去,文化的力度显现出来,大气之中透着平实。重叠的飞檐,即便在清淡的风雨中亦张开它畅想的羽翼,一副要往深壑中飞去的样子。成排的门窗,雕镂得如同一幅幅经典的水墨,庭院的风景一年四季要借它照自己的装束。轩前轩后的古树,像一群思想的宿儒,有着典雅的造型和神祗的魅力,轩内轩外的古井和池沼风花雪月,光亮照人。
从建筑历史来说,百泉轩已经跨越了两个千年,设若做一种文物发掘,它的建筑堆积层足以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高贵悠远的情调在地层深处转动,一定有一些文化故事在内心漫步。百泉轩建筑艺术的精彩语汇集中在格扇、槛窗上。临水的一面为全开扇,高达数米,格心的棂条秀巧纤丽,花饰简约,裙板不作多余的装饰,显出淡泊的闲居情趣。百泉轩每一个建筑构件的内部都有自然在歌唱。轩前轩后的溪泉像梦一样飘忽,万千的声响都是为这轩而鸣,而且,千年以来保持着坚贞如一的韧性,从不间断。没有人知道溪泉带着什么妙旨来到这里,有时候轩里的人似乎明白,大多数时候是不清楚的。而人又带来什么使命驻扎在轩中,溪泉有时候明白,但大多数时候同样不清楚。所以千年以来,无论是溪泉跟人,还是人跟溪泉都是一种若即若离、似懂难懂的关系。人、建筑、溪泉三者同处于一种朦胧状态。
在历史的某些时刻,文化人固守在这种朦胧里,将美丽的灵魂安放在溪泉竹石之间,为一些学理而穷其心力,体验文化中流泉恬噪、藤葛依依、书巷深寂的情调。那时候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溪泉一定是看得很透澈。文化人从经过修葺的书窗下抬起头来,隔着疏疏的花栏,也将流水看得清楚。在历史的另一些时候,文化人已远离这里,短暂的生命已经终结,文化呈现断层,历史走到半途已穷困潦倒,寒风将四壁的温暖吹散殆尽,溪泉在断壁残垣之间跟人作隔世之别,文化的风雅全被绞杀。可怜轩舍与溪泉还在固执地等待旧日的人归来。在漫长的时空中,人的足迹就像一条麻石古道,由一块一块的石板链接而成,什么地方的一块石板碎裂了,残缺便出现了,所以人类的历史是残缺的历史。而溪泉却不一样,像时间的河流,不断向前向前,风华不会被流水冲走。根据文意,下列对“百泉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百泉轩是由数十根木柱支撑的阁子,与归有光的项脊轩一样。 |
B.百泉轩每一个建筑构件都雕镂着自然的景物,蕴含着一些文化故事。 |
C.百泉轩是以敞朗为特点,而又临水的建筑物。 |
D.百泉轩的廊柱排列设计随意,追求建筑艺术的美感。 |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溪泉像梦一样飘忽,而梦是朦胧的,因而轩前轩后的溪泉是朦胧的。 |
B.轩里的人似乎明白溪泉的妙旨,但大多数时候是不清楚的,朦胧的。 |
C.溪泉有时候明白,但大多数时候对轩中人的使命,是不清楚的,朦胧的。 |
D.轩前轩后的溪泉跟轩中的人,彼此都是一种若即若离、似懂难懂的关系。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泉轩的精妙,在于环境融入了建筑,而不是建筑融入环境。 |
B.百泉轩体现了中国文化人对“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
C.百泉轩的建筑艺术就体现在格扇、槛窗上,显出淡泊的闲居情趣。 |
D.文化人应该像百泉轩的溪泉一样固守人文理想,不让文化断层。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觉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曾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
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吐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着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
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 (6分)
正如作者眼中的“听雨”一样,很多曾经熟悉、温暖的往事在身居闹市的现代人眼中都成了“难得的奢侈”,试举一例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神经手术中,常常用电极产生的电流来刺激神经。而美国科学家康拉德等人发现,可以用激光代替电流来刺激神经。这种方法的精确度高,刺激点可以精确到单个神经细胞。
1780年,意大利医学教授伽伐尼用电极产生的电流刺激青蛙的腿神经,青蛙的腿猛烈地抽搐了一下。这就是最早的电流刺激神经的实验。最近,康拉德等人重新进行了这个古老的实验,不过他们的实验采用的是激光,而不是电流。结果,青蛙的腿神经在激光的刺激下也动弹了起来。
目前,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多种神经植入体,它们依靠电极来产生能刺激神经的电流。比如,人工耳蜗就是一种神经植入体,它用于那些因耳蜗受损失去听力的患者。人工耳蜗的组成部分是麦克风、语言处理器和电极。麦克风捕捉到声音信号后,通过语言处理器把这个声音信号转换成电流,电流刺激听觉神经,产生正常的神经信号。
现在使用的这些神经植入体的缺点是感觉失真,对神经纤维的伤害大。而激光通过光导纤维传递,可以更精确地刺激特定的神经细胞,让患者对外界的感觉更真切,对神经纤维的伤害更小。康拉德在最近的一次神经科学会议上说,他们进行的老鼠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为了让老鼠的一个脚趾动起来,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开了一个小小的切口,露出老鼠的相关神经,然后用激光来刺激相关的神经纤维,老鼠的脚趾就动了起来。如果用微电极来做同一实验,就得把相关的神经纤维切开。
“这真是个非常巧妙的想法,”美国一位神经学专家布沙吉说,“但是,如果说用激光做神经手术比用电极更加安全,恐怕还为时过早。人体长时间接触电极,可能会对神经组织造成不良反应。我认为激光也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在最近的几次老鼠实验中,还没发现激光伤害老鼠的现象,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这种实验最长也没超过半个小时,而有的伤害具有一定的潜伏期,短期内难以表现出来。
康拉德认为,激光刺激神经的技术很有可能首先在外科手术和科研中加以应用。例如,在进行脑肿瘤切除术时,常规的激活脑组织的做法是使用电极来检测其功能,但部分神经细胞对电流的反应不够明显,而用激光来做此类手术,有可能获得成功。康拉德希望这种技术能够最终用于治疗更多、更复杂的疾病。比如,目前还不可能用电极来治疗严重的脊髓疾病。因为不可能用电极去一根根地激活脊髓的10万根神经纤维;改用激光来进行这样的手术,就变得简单、可行了。
下列不能体现用激光代替电流来刺激神经的优越性的一项是( )
A.激光的刺激点可以精确到单个神经细胞,而电流则做不到。 |
B.同样的老鼠试验前者只需开个小切口,而后者得切开相关神经纤维。 |
C.激光对神经纤维的伤害潜伏期较短,而电流的伤害潜伏期较长。 |
D.激光刺激可以用于治疗严重的脊髓疾病,而电流刺激则不能。 |
下列对人工耳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耳蜗是由麦克风、语言处理器和电极组成的一种神经植入体。 |
B.人工耳蜗的使用者是一些耳蜗失去致使听力受损的患者。 |
C.人工耳蜗的作用是转换声音信号,刺激听觉神经,产生正常的神经信号。 |
D.人工耳蜗的缺点是感觉失真,对神经纤维的伤害比较大。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康拉德与伽伐尼实验的不同在于用激光代替电流以及用老鼠代替青蛙。 |
B.因为激光实验最长不超过半小时,所以还不至于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
C.布沙吉对康拉德实验持保留态度,认为激光可能存在与电极同样的后患。 |
D.对激光的刺激患者感觉更真切,而对电流的刺激神经细胞反应不明显。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白露为霜虞邯
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
倒不是因为这个时候,西北的胡杨,大片大片如融金;也不是因为各处的枫叶,都如同猎猎的火焰;也不是因为南方的湿地蒹葭白茫茫开得正盛,一年丰繁的色泽,此时为最。而是因为白露才是秋天的本色。到了这时节,早晨起来,风将一条路刮得发白,空气里仿佛都流动着透明的铅灰色。心里寥落又开阔,好比一幅笔法疏淡的水墨,便晓得,秋天当真来了,随同一个终古美丽的名词。
这个名词,从先秦的诗歌源头,溯流而下,唐风宋韵里,都可以听到它的脆响——一直到今天,它和惊蛰一样,依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诗歌意象、最易触动心底柔软部分的名词。
秋天是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有三个最美的绳结,打在历史的诗章上,也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关于对宇宙、所爱与自身存在的美感体验,我们可以拈取它们来重温梦境,那几乎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或将去经历的梦境。
第一个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八个字读出来,凡识得汉字的,无不心旌神摇。《诗三百》是诗歌,也是原典。即使没有后文“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的伊人,这八个字,也允为最美的文字。它开启了一个传统——这是一个可以意会,难以言明的传统。天地如此静默美好,自身如在其内,如在其外;深情如若可言,如不可言。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慨然千古,怆然泪下的意境,似乎都可追溯到此。日本《枕草子》描写春天,说:“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文字简约、意境优美庶或近之,但却没有那苍茫辽远之感。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
秋天的气质,不管硕果红叶,如何渲染它的热闹,终归是偏于幽冷肃杀的——《礼记·月令》里说:“孟秋之月,用始行戮”。说的是旧时天子们多半在这个时节用兵。即使没有实力出 征,也得杀几个罪犯,所谓“秋后正法”。掌管刑罚的司寇因此被称为“秋官”,而文人不遇,迟暮无成,多半被称为“秋士”。秋天被附丽的感伤色彩越来越浓厚,人们面对秋天时的情感,也就越来越偏于血亲人伦。所以第二个美丽的绳结打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此刻思乡怀远,衣裳正单,往往催生出无限的愁怨。这种思乡怀远的深情,和诗经中那种几乎能带来宇宙本体论的触发而言,体现了一种文明的进路和文化的烙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总是那么沉郁不露,然而一咀嚼间,就有一种逝水难追、乐土不返的悲凉。被逐出伊甸园的人们.再也返回不去了,就好像我们知道了,就永远抹不去成人的记忆。这里面所追怀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流失——而流失的总是如此美丽,我们保有的美丽回忆,如此刺伤我们的心灵。
失却了本体,徒留了追怀,白露于是越来越清冷幽怨,但还有第三个绳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时间已经是宋朝,有一个超迈豪绝的人物,和友人一起泛舟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清冷肃杀间,他居然有吞吐宇宙的豪气。和他同行的友人,不能免俗,拿了个洞箫,呜呜咽咽地吹将起来。说:你瞧瞧,清秋好时节,转瞬即过,我们与草木同腐,如何不伤心?那人一听,就说了一段高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他又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文明已经行进到一种衰糜难振的状态时,还有人发此浩然之音,斯人可谓不负清秋。
这个人,我们都晓得,叫苏轼,发明东坡肉的那一位。他的无数旷达之作,都是在秋天写出来的——一那草尖上可怜可爱的白露,在他的醉眼睥睨里,竞可以横大江接水光,让他歌诗“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年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在文明的末世,能够拯救自己的,其为一心乎?
眼看就要秋深了。请简要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秋天是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
答:文中第2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胡杨、枫叶和蒹葭?(3分)
答:“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根据文章第5段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渲染这八个字的美丽境界的?(6分)
答:作者为什么说“斯人可谓不负清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4分 )
“深蓝”的胜利意味着什么?
[美] 戴 森
1997年5月,人类的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被软件程序“深蓝”击败,这一事件对于那些熟悉计算机发展步伐的人们来说不算什么惊奇。然而,我们一定会对卡斯帕罗夫的失败感到伤心。人类大师是个艺术家,在棋盘上创造走棋的模式,艺术家被机器击败是真正的悲剧,它被公众视为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卡斯帕罗夫突如其来的失败更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卡斯帕罗夫进入赛场时自信十足,走出赛场时疲劳沮丧。比赛应当安排得像1972年鲍比•费舍尔和鲍里斯•司帕斯基的历史性比赛那样。那是由二十一局棋组成的一系列比赛,让两位棋手有充分的时间了解彼此的优势和弱点,从暂时的挫折中恢复过来,从他们的错误中学习。这是一场公平的比赛,双方都有机会做到最好。相反,1997年卡斯帕罗夫与“深蓝”之间的战斗太过仓促,总共才有六局棋。
卡斯帕罗夫因单独一局棋的失败而士气低落,没有时间恢复过来。“深蓝”有接口进入由卡斯帕罗夫多年来所下的棋局组成的数据库,而卡斯帕罗夫则只能接触“深蓝”与他下的那几盘棋。我们可以期望在人类冠军与机器之间的下一次比赛会像1972年的那次一样。
机器的胜利将不意味着象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终结。从长期看来,象棋艺术将会被“深蓝”的继承者所丰富。将会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比赛:一些只为人类举办,一些只为机器举办,一些为得到机器协助的人类举办。这三种类型将为这种游戏开拓艺术视野,加深对它的理解。人类冠军与分析机器的共生将把象棋带到远远超出费舍尔和卡斯帕罗夫止步的地方。
“深蓝”的胜利对于人类社会整体意味着什么?象棋是高度人为的消遣,并不比天体物理学或者洞穴学与大多数人有更大的关系。但是,在“深蓝”对于棋手的冲击和计算机网络对于普通百姓的冲击之间存在着强烈有效的类似之处。对于人类社会整体来说,个别的机器或者像“深蓝”这样的个别程序没有什么威胁。对于人类尊严和我们制度的自主性的威胁来自小机器在我们家庭和办公室里的泛滥,再加上由电话线和光缆组成的不可思议的网络。这些小机器把我们五岁大的孙儿、孙女变成了电脑迷,把我们的公司经理变成了电脑界面。互联网和万维网正在渗进我们的社会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全世界的一般公民既不能逃避也不能控制网络的迅猛发展。当然,今天的网络还处在萌芽状态,但注定要长成成熟的结构,其威力是我们还想像不到的。卡斯帕罗夫的失败是我们将要置身其中的人类处境的一个隐喻,如果我们让自己被网络的发展蒙蔽了双眼的话。
另一方面,我所设想的象棋的光明未来,是人的技艺与计算机威力同以一种创造性共生的状态一起进化,也是对于人类社会在网络世界中的未来可能进化的一个隐喻。在过去,进化总是由竞争与共生之间的平衡改变所驱动,在未来必定也是如此。我们作为人类的任务就是保持平衡的均势。今天,这一平衡已经失去控制,严重倾斜了。
网络驱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进行生死之争的世界,我们中的许多人发现这一世界是毁灭性的,网络强加的文化和经济张力令我们感到无力抗拒。作为网络赖以生存的机器和方案的创造者,我们有能力理解网络,也有能力影响它们的功能。我们有责任让网络服务于社会公正和人类自由的利益。进化的游戏,就像象棋游戏一样,在未来将由人类和机器一起来玩。电脑空间的景色给我们提供了与棋盘的景色一样的发挥艺术创造力的机会。
(选自《太阳、基因组与互联网:科学革命的工具》,有删改)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深蓝”击败了人类象棋冠军,艺术家被机器击败,令人类的自尊受到伤害,这被![]() |
B.人类象棋冠军与“深蓝”的第一次较量,严格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时间仓促,局数过少,彼此了解的程度不平衡。 |
C.计算机或像“深蓝”这样的程序正渗进我们社会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并不存在威胁。 |
D.网络迫使人类步入了一个无力抗拒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新世界,它充满了生与死的抗争,对人类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
E.人类有能力使机器为社会公正和人类自由的利益服务,因为我们是机器和程序的创造者,有能力影响它们的功能。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机器的胜利将不意味着象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终结”理由的一项是
A.象棋艺术将会为“深蓝”的继承者所丰富并且拓展其艺术视野。 |
B.个别的机器或像“深蓝”这样的个别程序对人类没有什么威胁。 |
C.人类的技艺与计算机威力同以一种创造性共生的状态一起进化。 |
D.人类有能力理解计算机,象棋在未来将由人类和机器一起来玩。 |
文中“卡斯帕罗夫止步的地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深蓝”的胜利给了人类警醒和启发,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