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到:“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 |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
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人民日报》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好消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 B.三大改造 | C.文化大革命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 B.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中国民族工业,则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应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