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1~3)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 |
B.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立体派 |
C.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 |
D.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
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也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特点。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
B.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
C.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
D.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其标志是()
A.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召开 |
B.中共十四大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五大 |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 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