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经济发展,S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材料中S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2)这种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入世10年,中因国内生产总值从11万亿元增至近40万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开放部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中国已经与世界上23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贸易伙伴;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入世”让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国内外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实惠。
材料二:入世是中田的第二次改革开放。10年来,中国按规规则办事,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迅速而彻底地清理修订了相关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入世效应”从单纯的贸易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推动了各项改革,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中国“入世”10年来的实践体现的世贸组织宗旨是什么?(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入世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观点的正确性。(6分)
材料一: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其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说:“看不见的手推动社会进步的效力比看得见的手治理衰退的效力更太”。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拉美的实施,却使拉美陷入严重的困境;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助长了金融自由化,是导致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措施,以降低市场和债务风险。针对这些举措,有人提出“凯恩斯又将灿烂”,“新自由主义必将遇冷”。
(1)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中屡遭重创,这说明了什么?(6分)
(2)你对“凯恩斯又将灿烂”、“新自由主义必将遇冷”是怎样认识的?(6分)
“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是江苏省委确定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它是在全省范围公开征集的6300多条自投稿件中,经过专家层层遴选、分析论证,最后概括提炼出来的。江苏文化底蕴深厚,以“三创三先”为江苏精神,既富有江苏地域传统特色,又极具现代发展意识。
“三创三先”精神是对“三创”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既反映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实践要求,又展现了全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是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力量源泉。
(1)请分析材料蕴含的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6分)
(2)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新时期江苏精神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6分)
材料一:2011年江苏及部分省市最低工资情况比较
图表1:江苏省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情况图表2:部分省市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
材料二:有市民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江苏经济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理由是:江苏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江苏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不复存在。
(1)请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8分)
(14分)材料一 2010年的十月秋风里,科学界两位大师——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相继逝世。双星陨落,给我国科学界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要为国家争气!”这就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最后的遗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钱学森终身为之奋斗的誓言。
(1)两位科学家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深厚的情怀。(1分)
材料二晚年的钱学森仍然密切跟踪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并向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建言。钱老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独创的东西,缺乏创新精神。”“我今年已九十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2)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钱老产生忧虑的原因。(7分)
材料三钱学森不仅在科技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曾有不少人希望给钱学森写传记,都被他拒绝了;对于别人给他的赞誉,他总是说“我不敢当。”
(3)钱学森的事迹对我们中学生健康成长有何启迪?(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