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但1856年则发生了天京变乱。这是因为( )
A.天国达到了全盛时期 | B.原先的理念已不适应 |
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 D.农民阶级自身的封建思想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 B.秦朝C.汉代 D.明清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
B.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是独主的重要体现 |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
汉代刘向《说苑》:“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归以告平公。平公曰:吴其亡乎。” 从史料研究的角度看,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深刻揭示了吴国灭亡的根源 |
B.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
C.材料不可信,吴人不可能衣豹裘、狐裘 |
D.有助于研究古代江南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
风闻言事,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也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在古代成为监察官员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②重职能轻证据
③凸显出古代在监察方面法治的缺失
④与现代检举制度不谋而合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民主”一词,可谓历史悠久,《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昌遂据江夏,造妖言云:‘当有圣人出为民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我国古代已具备朴素的民主意识 | B.反专制思想的历史渊源 |
C.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意识 | D.初具民主宪政体制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