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A.世袭制 | B.禅让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任命了13位政府领导人。其中,劳动模范陈永贵和吴桂贤都是从基层被火速选拔成为副总理的,他们在工作上实行“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单位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这说明
A.中央政府被全面夺权 | B.人大制度基本不能实行 |
C.中央注重走群众路线 | D.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
1920年,毛泽东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写道“假定无产者占三分之二……任其为三分之一的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且无产者既已觉悟到自己应该有产,而现在受无产的痛苦是不应该的,因无产的不安而发生共产的要求,已经成了一种事实。……因此我觉得俄国的革命,和各国急进派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日见其密,只是自然的结果。”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各国共产党的壮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B.中国应该由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
C.中国共产党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 |
D.毛泽东基于中国的现实指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方向 |
1861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在其创刊号上发布启事:“开店铺者,每以货物不销,费用多金刷印招贴,一经风雨吹残,或被闲人扯坏,即属无用……似不如叙明大略,印人此报,所费固属无多,传阅更觉周密。”这说明外资报刊促进了中国
A.商品市场扩大 | B.经济结构转型 | C.商业广告创制 | D.推销技术革新 |
“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有好有坏,下列史实能体现路径依赖及其积极作用的是
A.英国承宪章精神和平渐进改良政治 | B.义和团“扶清灭洋”抗击外来侵略 |
C.洋务派“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 | D.法国发扬传统轰轰烈烈闹革命 |
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 |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
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