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德国强租胶州湾 |
B.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
C.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
D.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
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这主要是因为
①美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②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今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纪念日(右图)。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采用蒸汽动力,沉没时曾用无线电报技术求救。这说明
A.它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动力技术 |
B.无线电报技术作为求救工具当时已经落伍 |
C.可能建成于19世纪早期 |
D.集中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新航路开辟以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世界各地的商品大量流入欧洲 | B.欧洲地中海商业中心衰落 |
C.大量的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市场 | D.欧洲封建主势力逐渐衰落 |
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而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这则材料反映出这一女生
①受西方婚俗的影响②反对旧式婚姻
③主张简化婚礼仪式④具有自由平等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