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2)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
(3)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思维创新的过程 树立竞争意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秋季开学后,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和发展”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等,都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8年我国民族地区GDP总量已达30626.2亿元,人均GDP近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7.4倍,年均增长10.2%。比1952年增长了92.5倍。民族地区人均GDP已由1978年的248元增加到2008年的16057.2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3 389元。
材料二: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中小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考试范围。
(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作为公民我们应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意义。

材料一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为期四天的会议审议了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站在历史新高度,描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蓝图。引人注目的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 “包容性增长”其实是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前提是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另外要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结合;必须在利益协调中满足多数人利益。所以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出发点,就要转变现在以总量为目标的基本发展方式,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这是中国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最新举动,它也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涵之一。
材料二 “十二五”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十一五”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外部环境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外部市场的变化,二是全球气候的变化,三是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同时,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趋势性的变化比“十一五”增多了。过去30年是“生存型”阶段,“十一五”时期“发展型”的阶段性问题突出了。我们以经济总量为目标的增长方式,同“发展型”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不适应。所以,“十二五”规划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更强调增长方式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一方面要靠自主创新,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还要靠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1)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经济实现“三大转型”、“包容性增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
(2)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观点。

(16分)201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阿斯塔纳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题为《和平发展 世代友好》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睦邻友好,构建和谐地区;增强本组织抵御现实威胁的能力,确保地区长治久安;推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地区各国共同发展;加强人文合作,推动人民世代友好。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年来,各领域合作得到长足发展,成员国经济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进行有效合作,国际影响和声望不断增强。未来10年,本组织要增进互信,加强安全、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合作,确保粮食安全和信息安全。
(1)结合材料,分析上海合作组织各方能“有效合作”的政治生活依据。(6分)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实现世界“和平发展 世代友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8分)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保证,为此,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材料二 2011年5月27日至29日,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强调,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创援疆工作新局面。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着力培育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抓紧落实差别化经济政策;深入推进全方位援疆。把经济、教育、科技、干部、人才各类援疆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软硬件建设,提高援疆成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关于民族问题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说明新疆取得显著成就的主要原因。

至少从七年前开始,在两会数千名代表委员身后,就增加了一个新的群体:网民。他们用同一种交流工具——互联网,来关注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每年三月上旬前后,不仅“我有问题问两会”,甚至还会有“网络提案”等内容在人民网等政府网站公开征集网友签名“提案”。 “微博问政”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畅通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2011年,这股网络问政两会之风,以更加充满建设性的热情在互联网上延伸。但是,也发生了个别网民,利用微博虚假举报,给政府工作带来了困扰。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微博问政”的积极意义.
(2)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生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