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
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日记内容可知当时苏联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的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和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
C.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君主立宪 |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
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他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 | B.引进西方价值观 | C.实行专制政体 | D.实行民主革命 |
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土地革命 |
阅读和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相关图表
西北地区 工矿企业 |
工厂数量 |
企业资本 |
企业工人 |
|||
个数 |
占全国比例 |
万元 |
占全国比例 |
人数 |
占全国比例 |
|
1937年 |
19家 |
0.48﹪ |
305.2 |
0.82﹪ |
5787 |
1.26﹪ |
1942年 |
546家 |
20.56﹪ |
16931 |
8.8﹪ |
33074 |
13.7﹪ |
根据图表信息变化,以下分析不当的是:
A.此种现象的变化直接受到了抗战的影响
B.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失衡有了质的变化
C.抗战时期的西北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D. 西北工业亦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