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6620 |
7860 |
8730 |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22.13 |
34.55 |
44.24 |
A. 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 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
|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
|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
|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
|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 B.社会发展规律 |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 D.“天人感应”理论 |
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
|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
|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
|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