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从中可表明

A.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重心应转向农村
B.农民有检验革命党派和革命同志的决定权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中国革命应当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状告村长但最后当村长被警车带走时,秋菊拖着沉重的身躯追赶警车,她艰难地爬上一个土岗,望着绝尘而去的警车,一脸茫然,喃喃自语道:“我只想讨个说法,咋把人抓走了呢?”下面某班学生的观后感,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我国落后地区农民的传统意识与现代法制观念之间的冲突
④它反映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 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粮票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D.“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下边这幅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下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错误的是

A.是邓小平提出的 B.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
C.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D.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有一名学生在学完建国后的历史叹息道:“今天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政策,何必50年代对农业进行改造?真是多此一举。”对这一观点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他把土地改革后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业生产关系混为一谈
B.他没有看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伟大意义。
C.他没有认识到分散的小农经济不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实行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70年代分田到户与50年代农业改造的实质是一样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