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如下的探究实验。请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和Ⅲ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结论 |
|
1 |
a |
b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c不移动 |
d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3 |
e |
f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如下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C—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 能够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的是(填数字),其基本组成单位是。a过程所需的酶有。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填数字);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
。
(3) 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填字母)过程。
(4)若在AUG后插入三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
下图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
(1)该遗传病是性遗传病。
(2)Ⅱ5、Ⅱ6、、Ⅲ9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3)III10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雌性动物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最多有条染色体;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该是,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分裂过程中。
(2)细胞①分裂结束后,形成子细胞的名称是。
(3)细胞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种基因型的细胞,其基因型是。
(4)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后代只出现一种显现性状的概率是。
由于人类的活动,云南滇池多次在夏季出现蓝藻爆发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滇池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_____来判断。如果比较滇池水体的pH,则早上比傍晚要_____。
(2)环保部门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验员沿河顺流每隔100m取水样一次,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对各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然后,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再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最后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请回答有关问题:
水样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A组(原始水样) |
0.2 |
0.3 |
0.3 |
1 |
10 |
10 |
7 |
7 |
6.5 |
B组(添加N) |
1 |
1.5 |
2 |
2.5 |
20 |
19 |
18 |
17 |
18 |
C组(添加P) |
8 |
9 |
9.5 |
10 |
11 |
9.5 |
7.5 |
7.5 |
7 |
D组(无添加) |
0.2 |
0.2 |
0.3 |
1 |
10 |
9 |
7 |
7 |
6.5 |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________作用,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及碳循环模式图,①、②、③、④、⑤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______(填字母)。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2)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D和C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若A固定的能量不变,D减少,则C可利用的能量___________。
(4)某远离大陆的岛屿上,生活着一个部落,多年来,部落人口数量和农作物产量稳定,他们的食物来源为1/2来自植物性食物(农作物),1/2来自动物性食物(家禽家畜及其产品)。在农作物的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部落首领要求所有居民调整食物结构以满足人口数量增加一倍的需要。请计算,若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要达到部落首领的要求,则应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