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领域发生重大变动和变革不包括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
C.全国领土已基本解放 | D.初步建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 |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合肥一六八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
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A.强化君主专制 | B.加强控制地方 |
C.缓解民族矛盾 | D.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 B.参知政事 | C.枢密院 | D.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