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新华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为什么“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怎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政治民主化历程的。(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3分)其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2分)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
——华盛顿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到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印度的背景传统以及当时的条件,非暴力是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印度人民被解除了武装,不知道如何使用武器,既缺乏从事有组织的暴力的物力,也缺乏训练,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暴力方法反抗英国是愚蠢的,会遭到英印当局轻而易举的镇压,而恐怖主义的暴力行为则是政治不成熟和破产者绝望情绪的表现,不可能动摇强大的有组织的政府。
——尚劝余《尼赫鲁与甘地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方法问题上的分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华盛顿对英王的态度,并概括指出北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
(2)从阶级属性和斗争对象方面指出华盛顿和甘地领导的斗争的共同之处。其斗争结果有何不同?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族解放斗争方式的认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阁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二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请回答:
(1)驳斥材料一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中国的一切政事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
——伏尔泰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中“相互制约”是对中国隋唐时期哪一制度的描述?如何认识在此制度下“中国的一切政事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人民—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了近代化之路。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2)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