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②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③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④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⑤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⑥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注]①比膊:指肩并肩。②较:明显。③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④梁孝元:指梁朝孝元帝。⑤典签:官职名。⑥西台:古时指江陵。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颇善属文,殊草隶工:擅长
B.无不如己者友:朋友
C.遭不世明达君子傥:假如
D.及西台陷殁,简牍散湮:埋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言圣贤难得,疏阔如此师道不传也久矣
B.不纳其谏,至亡国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此人后生无比,不为世所称见用于小邑
D.每狎侮,不加礼敬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开篇引用古人的话强调圣贤难得,为文章的中心“慕贤”作了铺垫,接着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环境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交友须谨慎。
B.第二段作者批判了“贵耳贱目,重遥轻近”的流俗,并以孔子、宫之奇为例,指出这种流俗必会造成亡国的后果。
C.第三段通过记述“颇善属文,殊工草隶”的平民出身的丁觇不被重视的事例,揭露了封建士族等级制度下,贤才常被埋没的社会现象。
D.作者认为,人在少年时,心志与情绪都未确定,往往会受到所交往之人的熏渍、濡染,因此择友非常重要。“但优于我,便足贵之”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将原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5分)
(2)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5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禄秩优厚秩:秩序   B.固非谬言也固: 本来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觉自死觉:败露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5分)
(2)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泽①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恶其直,置末甲。
吕惠卿帅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②,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率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遗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③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徒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宗泽传》)
[注释]①宗泽(公元10859——1128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宋代名臣。②埽:此指堤防。③擐(huàn):穿的意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卿辟为属辟:征召 B.假宗正少卿假:借助
C.恐泽兵蹑其后蹑:追随 D.诸将乞贷淬贷:宽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徒苦民而功未易集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B.乃上书其帅臣乃敢上璧
C.以孤军进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D.泽出其不意吾其还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泽自幼性格豪爽,有远大志向。参加进士考试,他敢于在朝廷面试时直陈其弊,被考官评为末等。
B.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任和议使,他抱定不生还的信念决心不向金人屈节。参加讨论的大臣怕他妨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
C.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而躲避国家灾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D.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卒一以当百,奋勇杀敌,打败金兵。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泽 兵 进 至 卫 南 度 将 孤 兵 寡 不 深 入 不 能 成 功 先 驱 云 前有 敌 营 泽 挥 众 直 前 与 战 败 之 转 战 而 东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2)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 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下缘木而处缘:沿着 B.无为贵智士贵:尊重
C.不如行义之隆隆:高尚 D.美行可以加人加:超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看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白(指识其本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揭示了志、力、物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从与前面内容的联系来看,还是在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第一段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朱珍,徐州丰人也。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秦宗权遣卢瑭、张晊等攻梁,是时梁兵尚少,数为宗权所困。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珍曰:“偏将欲专杀邪?”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珍得所募兵万余以归,太祖大喜曰:“贼在吾郊,若践吾麦,奈何!今珍至,吾事济矣!且贼方息兵养勇,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谓吾不过坚守而已,宜出其不意以击之。”乃出兵击败晊等,宗权由此败亡,而梁军威大振,以得珍兵故也。
珍从太祖取濮州,刺史朱裕奔于郓州。太祖乃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①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唐宾者,陕人也。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至夜而见之,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明日,佯收唐宾妻子下狱,因如珍军。去萧一舍,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杀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
(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
对下列句子中画斜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珍为将,治军选士善:喜爱。
B.珍兵疾驰,一夕至城下趣:通“促”,催促
C.请先斩而后白:禀报。
D.唐宾以珍让:责备。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珍“善治军”和对敌时“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

A.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
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B.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
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C.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
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
D.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

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珍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
B.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任命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
C.在与卢瑭、张晊等人交锋的时候,梁太祖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让自己的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等到朱珍带着招募的士兵前来支援之后才出兵击败卢瑭、张晊等人。
D.朱珍杀掉唐宾后,梁太祖十分气愤,他捉住了朱珍后,尽管霍存等人纷纷为朱珍求情,但梁太祖指责他们在朱珍杀唐宾时没有为唐宾求情,于是霍存等人退下,朱珍到底被处死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译文:
②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