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造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想”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中国梦”妁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 “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 的“价值特征”。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必须认识到: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梦!是人民的“住房梦”、“收入梦”、“就业梦”、“社保梦”........实现中国梦就要把社会发展的坐标向更加注重全民共享与社会公平的方向位移。
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民生画卷
稳物价:绝不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正常生活。
保住房: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收入分配: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就业:中央财政投入42亿元帮和促进就业。
社保: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医改: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
材料二 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归田园;有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人渴望平凡的稳定……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更充分的政治参与、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祖国……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动、国家的方向。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请你就如何实现中国梦、民生梦建言献策。
(2)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请写出你的人生梦想,并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谈谈如何实现这一梦想。
《尚书·洪范》一书中指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恩格斯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恩格斯所说的“物质”与其他两种观点的“物质”有何不同?
(2)请谈谈你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认识。
2011年4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在当代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任务。直面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矛盾和挑战,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方法,让科学发展的主旋律更加响亮,我国发展才会不断达到新的境界。
(1)简述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2)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说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任务?
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
(1)材料中的“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指的是什么哲学?
(2)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是“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
2012年1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通知指出,要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着力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化改革,完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
材料一: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材料二: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请你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