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
|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 B.信仰是否必要 |
|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
|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
|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
|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
|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
|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
|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