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mol NF3与水完全反应生成HNO3和NO,转移电子数2NA |
B.4.4g14CO2含中子数2.4 NA |
C.标准状况下,2.24L Cl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
D.常温常压下,1.7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
初始浓度c/mol·L-1 |
溴颜色消失 所需时间t/s |
||
CH3COCH3 |
HCl |
Br2 |
||
① |
0.80 |
0.20 |
0.0010 |
290 |
② |
1.60 |
0.20 |
0.0010 |
145 |
③ |
0.80 |
0.40 |
0.0010 |
145 |
④ |
0.80 |
0.20 |
0.0020 |
580 |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
C.增大c(HCl),v(Br2)增大 | D.增大c(Br2),v(Br2)增大 |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
B.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蒸发结晶。 |
C.除去氢氧化镁中混有的氢氧化钙:放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入足量氯化镁溶液,加适量水过滤洗涤。 |
D.除去Fe粉中混有的I2:加热使I2升华。 |
已知2-丁烯有顺、反两种异构体,在某条件下两种气体处于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顺-2-丁烯比反-2-丁烯稳定。 |
B.顺-2-丁烯的燃烧热比反-2-丁烯大。 |
C.加压和降温有利于平衡向生成顺-2-丁烯反应方向移动。 |
D.反-2-丁烯氢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下图纵坐标表示沉淀的质量,横坐标表示所加试剂的体积,请选出有对应的曲线变化关系的实验项( )
A.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溶液 |
B.往澄清石灰水中逐渐通入CO2气体 |
C.往AlCl3溶液中逐NaOH溶液 |
D.往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 |
下列事实能判断金属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强的有( )
①甲单质能与乙的盐溶液反应
②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
③甲、乙两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
④甲、乙两元素的单质和盐酸组成原电池,乙单质表面生成氢气
⑤等物质的量的两单质分别与氯气反应时生成阳离子时,甲失去的电子数比乙多
A.全部可以 | B.仅②不可以 | C.仅②⑤不可以 | D.③④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