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某班同学就此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同学收集资料,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变化。
第二组同学对收入倍增计划十分关注,他们认为收入倍增计划令人鼓舞,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实也令人忧虑。其中,有同学认为“向高收入者征收高额税收,可以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经济增长。”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第三组同学把目光聚焦到国家的政治建设上。他们注意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又一亮点: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即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材料一:当前,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材料二:目前,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引发的经济寒流,使2008年年初以来就面临生产经营困难的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更添压力。自2008年年中开始,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实行减税和退税;放宽中小企业贷款额度等。
为了防范美国次贷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2008年9月15日到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先后五次下调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材料三:10月24日,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东盟的首脑在北京商定,最迟到明年6月推出总额800亿美元的联合基金,来避免东亚地区陷入金融危机。世行专家表示,共同基金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护东亚地区金融和经济稳定,从而为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曙光。
上述三段材料分别主要体现了辩证法联系观的什么观点? (12分)
请你身临其境参与探究:请你就“反对高中文理分科”,运用《生活与哲学》的辩证法的相关道理,加以分析说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的“中秋”,深厚地蕴涵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
2008年,中国之骄傲,世界之惊叹。江苏省某校高二(1)班师生以“世界的奥运,梦想的舞台”为主题,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
第一小组成员收集到以下资料:当大批抗震救灾英雄传递奥运火炬时,当巨人姚明手牵抗震小英雄林浩出现在“鸟巢”时,世人为之感动。奥林匹克理念因得到真情、爱心的滋润而升华,这是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全新贡献。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它也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奋勇前行。
(1)上述信息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哲理?
第二小组成员收集到以下信息:奥运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北京奥运会期间,有10万场馆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百万社会志愿者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志愿服务这条亮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说一说你能从奥运志愿者那里学习些什么?
(3)假如你是该班同学,你打算采取哪些方式收集以上资料并请你写出具体的展示方式。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发展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