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A.西周 | B.春秋战国 | C.秦朝 | D.西汉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 B.现代化的角度 |
C.社会思潮的角度 | D.社会群体的角度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④为民主主义革命准备阶级基础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五谷史话》中说:“新作物的引种和推广,主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试种和扩大生产。勤劳而聪敏的农民大众,一旦看到玉米是一种适合于旱田和山地的高产作物,就很快地吸收利用。”关于玉米的栽培方法可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