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板平行放置,构成一平行板电容器,与它相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电源即给电容器充电。
(1)若保持S闭合,减小两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电场的电势差 ,电场强度 ;
(2)若断开S,减小两板间的距离,则极板上的电量 ,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 。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下图是某同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及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1)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左”或“右”)
(2)在实验中,该同学发现重锤减少的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选用的重锤质量过大 |
B.选用的重锤质量过小 |
C.空气对重锤的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 |
D.实验时操作不够细,实验数据测量不准确 |
(3)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0.02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图中数字为各点距起点O的距离,设重锤为m="0.1" kg,当打点到B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了0.191J,动能增加了0.190J,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一次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下图纸带上的所有点均为计时点,相邻计时点时间间隔为0.02s),那么:
(1)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直接测量的量有________,通过计算可得到的量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重锤质量 | B.重力加速度 |
C.重锤下落的高度 | D.与下落高度相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
(2)纸带的________ (填“P”或“C”,用字母表示)端与重物相连;
(3)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时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m/s(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从起点P到打下计时点B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P=_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J; (g取9.8m/s2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5)通过计算表明数值上ΔEP _____ ΔEk(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是因为,实验的结论是:.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_________.
(2)供选择的重物有以下四个,应选择_________
A.质量为100 g的钩码 B.质量为10 g的砝码
C.质量为200 g的木球 D.质量为10 g的塑料球
(3)给打点计时器提供的电源如下,应选择_________
A.4节干电池 B.3节蓄电池
C.学生电源4 V~6 V,交流输出 D.学生电源4 V~6 V,直流输出
(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步骤有
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
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c.取下纸带,再换一条新纸带,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d.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
e.选取一条理想纸带,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1、h2、h3……并计算出相应的瞬时速度v1、v2、v3……
f.分别计算出mvn2与mghn,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看是否相等.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
(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 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 cm、70.18 cm、77.76 cm、85.73 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 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
小明同学到实验室去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看见实验桌上有一把20分度的游标卡尺,他立即用游标卡尺测量了钢笔套的长度,如图(a)所示,则钢笔套的长度为_____mm.
(2)随后小明开始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如图(b)所示。先用两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之伸长,结点被拉到某一位置O,此时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和两细绳的方向.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 F1的读数如图(c)所示(只画出了弹簧秤的一部分)则F1=_______N.
②小明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拉长,应该使结点拉到_______________,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下.
如图所示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
B.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 |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