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起义、军事专政等风风雨雨之后,到了(17世纪)60到80年代,英国中下层人民既没有自己的组织,贵族、资产阶级也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材料主要说明了英国( )
A.“光荣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
C.选择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 | D.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
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建筑物连在一起。该画的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画派 | D.现代主义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
A |
1921年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列宁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
B |
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成为一战后亚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
说明民族革命是亚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必经之路 |
C |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
意味着世界经济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 |
D |
1967年欧共体成立 |
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
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代表大会的盛况,此次大会召开于
A.抗日战争初期 | B.抗日战争胜利前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 B.《海国图志》 |
C.《天演论》 | D.《资政新篇》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与革命是活跃在中国社会中的两种救国力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者都反对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国家
②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③都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政治领域的影响
④民国的建立意味着民主最终战胜了专制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