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期间,内阁改组达108届,期间仅有不到20届内阁能维持一年以上,最长的一届不到三年,多数内阁只能存在两三个月。这一现象反映了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
B.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议会权力小 |
C.共和制政体下权力制衡,内阁对议会负责 |
D.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的代议制名不副实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
1912年,高尔基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 “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
C.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
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这些行为
A.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
B.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
C.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
D.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